第三百零九章 人人都是“宇航員”(1 / 2)

因為美瑞肯冒險之星“空天飛機”的成功試飛,人們的注意力又轉移了。

從空間站方麵轉移到了航天載具方麵。

是的,一般人的注意力就是這麼好轉移。

隻要稍加引導就可以了。

而且不得不說,飛機型的航天載具就是比火箭有吸引力。

專業人士都是從多方麵進行分析,會在技術先進性和實用性方麵做一些取舍,然後下結論。

但廣大網友和外行就沒那麼麻煩,看外形就可以。

在他們的樸素判斷裏邊,冒險之星“空天飛機”就是比火箭牛批!

值得注意的是這裏指“任何火箭”,連載重可以達到200噸,且還能回收的新型長征九號就不行。

這是他們從科幻影視和科幻遊戲裏獲得的“資料”。

畢竟專業資料不是人人能看懂的,而本來就是麵對廣大普通人的科幻影視劇和科幻遊戲就好理解多了。

往往因為科幻定義和視覺需求,飛機型的飛行器就是比圓滾滾的飛行器牛批,並且看起來更帥。

而且因為美瑞肯的科幻產業最發達,各種科幻作品裏最厲害的飛行器都是美瑞肯的,現在美瑞肯出現了一種“真-最厲害”的飛行器也是合情合理的,人們接受起來基本沒什麼違和感。

畢竟在科幻片裏,人美瑞肯連外星人都打的滿地找牙。

哪怕領航者的飛鏢級軌道穿梭機已經投入使用,但它的體型小和載重小就是“原罪”。

現在唯一讓外人認可的,連美瑞肯的高烈度宣傳都掩蓋不了的,就是身為公司BOSS的唐超親自開著軌道穿梭機載著乘客去了趟太空。

這個確實牛批!

冒險之星很牛批,但也隻是試驗狀態,任何設備都沒有運輸過。

好像美瑞肯也注意到了這種情況,或者他們早就計劃好了,在冒險之星成功返回地麵,宇航局宣布首次試飛圓滿成功之後,緊接著就宣布了新的計劃。

“下次發射升空,我們會運載一部分充氣空間站的設備。”

這個計劃很明確,但又有些模糊。

明確的目標很好理解,下次發射就不會再空載了,要裝貨,也說明他們對冒險之星非常有信心,一次試飛就足夠了。

而且在之前的比拚中,充氣空間站不能直接碾壓的一部分原因就是裏邊什麼都沒有,連演示設計裏的“隔斷牆”都沒有,真就是一個很大的空曠空間。

這次運過去一些設備,充氣空間站的身價肯定會增長一部分。

但模糊的地方就在這裏。

充氣空間站裏沒人駐留,說要讓冒險之星把設備運上去,誰來搬運和安裝呢?

在國際空間站裏實驗過的“機器人”?

不對,那玩意並不能單獨執行任務。

或者幹脆跟國際空間站對接,讓國際空間站裏的宇航員們當安裝工?

也不對,兩座空間站都沒在同一軌道上,也沒聽說國際空間站要對接這麼大一個玩意。

還是說,這次冒險之星不僅要送貨,連人都要一塊運上去?

要真是這樣,也太大膽了吧?

充氣空間站倒是沒問題,在太空待了好幾天了,各種數據和測試都表明它完全沒問題,可以入駐宇航員,就是沒有食物補給,可供呼吸的空氣也不多而已。

要是冒險之星可以順帶把這些東西送上去,它倒是可以變成工地,讓第一批太空工人長時間幹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