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曄和趙三娃,顯然在這方麵下了不少功夫:“若我等不能解決山越之患,沿用朝廷以往的策略,倚仗吳郡世家豪族是最妥當的辦法。”
“辦法雖好,終究會成為心腹之患。”吳明直接否決。
劉曄見狀沒有多言,心知主公以做出決斷。其實當吳氏商會成立的那一刻,很多事情便已然注定。
“示之以威,施之以恩。一味用強硬姿態,亦或者為對抗扶持世家豪族,利用世家豪族之力開墾江南。不如緩一緩,或許能更好。”
“就比如西北部,朝廷養天下數百年,起初哪裏有如今之羌族。無非是逼迫太過,讓各族抱成一團,才有現在之患。”
“山越不是一個國度,也不是一個族群,隻是我等對生活在這一片地方的異族統稱。所以不應該把他們當成一個整體考慮,而是想辦法逐一收編。”
“淡化山越概念,才能以更加輕鬆的方式達到好的效果。”
吳明侃侃而談。
當他們出現的時候,才會出現我們。言語的力量,有時候強大到可怕的程度。明明有更好的辦法,何必如此急迫。
“概念?”劉曄陷入到思索中,有時候主公總會拋出一個意想不到的詞彙,引人情不自禁陷入到沉思中。
“主公打算如何做?。”
“花錢,就算用完最後一分錢也不能停下建造各項設施的速度。沒有人就想辦法,去深山老林中招募山越人,興辦私塾厚養士人。”
吳明毫不猶豫說著。
趙三萬咂舌:“村裏有這麼多錢嗎?。”
“什麼是錢?錢就是資源,隻要有資源就不愁錢。”吳明回複,對著趙三娃吩咐:“以丹陽太守,征南將軍的名義發文江南四郡,一月後向所有世家豪族、商賈舉債。”
“諾。”
趙三娃回複。
劉曄有些疑惑,現在江南亂成一團。雖然主公以收服丹陽郡,但卻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此時舉債,且不說他們是否明白這個字的含義,就算知道恐怕也會嗤之以鼻。
以主公的手段,會做這種得罪人的無用功嗎?。顯然是否定的,那麼隻有一種可能,為接下來的行動做準備。
“主公想分辨敵我?。”
“不、我僅僅隻是想把債變成錢。隻有足夠多的錢,才能把丹陽郡的資源調動起來。成為一條條筆直的道路,以及房屋。”吳明語氣堅定。
紙幣的本質是什麼?通俗來說就是欠條,一張張可以兌現的欠條。隻是礙於時代背景,不能把步子邁的太大,需要一點點慢慢前行。
先借個十萬、八萬金的債,然後讓債流通起來。至於行文江南四郡,也沒有指望外郡的人會來,隻是稍微提高下知名度。
劉曄默然,雖然想不明白,卻也不會出言反對:“主公可需要屬下,做點什麼?若沒有其它的事情,還有些事物需要處理下。”
“恩!”吳明點頭,轉身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