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石鍋魚(1 / 2)

……

陸子軒和顧婉卿兩人吃完東西過後就驅車來到了隔壁的長沙市。

因為連續開了幾個小時的車,陸子軒和顧婉卿早已經餓了,就找了一家餐館,點了一份招牌石鍋魚。

陸子軒就介紹道“石鍋魚也叫金福魚,是湘菜中的一道名菜,製作方法獨特,用一塊大的花崗岩岩石鑿成有雙耳的石鍋,將魚放在石鍋內烹煎,然後,再加上以辣椒為主的各式佐料,又再加上一些滋補藥材製成。”

“清初康熙年間,長沙湘江河畔,有一家小店擅長做一道“石鍋魚”,風味獨特。康熙皇帝微服下江南時,在這間小店嚐了這道菜,感覺味道鮮美無比,龍顏大悅,故欣然提筆將這道菜賦名為“金福魚”。此後,“石鍋魚”也就變成“金福魚”,而這家小店也因此得名為金福林。”

“作為湘菜中的一道名菜,其製作方法很是獨特,用一塊大的花崗岩岩石鑿成有雙耳的石鍋,將魚放在石鍋內烹煎,然後,再加上以辣椒為主的各式佐料,又再加上一些滋補藥材,這樣,經過一番複雜的烹調工序的操作流程之後,一鍋“石鍋魚”誕生了。當用石鍋烹製的“石鍋魚”端上桌來時,一定會令你垂涎三尺。”

“作為湘菜中的一道名菜,其製作方法很是獨特,用一塊大的花崗岩岩石鑿成有雙耳的石鍋,將魚放在石鍋內烹煎,然後,再加上以辣椒為主的各式佐料,又再加上一些滋補藥材,這樣,經過一番複雜的烹調工序的操作流程之後,一鍋“石鍋魚”誕生了。當用石鍋烹製的“石鍋魚”端上桌來時,一定會令你垂涎三尺。”

“關於“石鍋魚”的名氣來曆,還有一段典故。說的是清初康熙年間,長沙湘江河畔,有一家小店擅長做一道“石鍋魚”,風味獨特。康熙皇帝微服下江南時,在這間小店嚐了這道菜,感覺味道鮮美無比,龍顏大悅,故欣然提筆將這道菜賦名為“金福魚”。此後,“石鍋魚”也就變成“金福魚”了,而這家小店也因此得名為“金福林”。皇帝在“金福林”用過膳,名氣當然也就不同了,從此“金福林”也就名滿天下。”

“湘菜的最大特色之一就是以“辣”為主,“石鍋魚”也不例外。石鍋內,煎得焦黃噴香的魚在引導你的唾液急劇分泌,那紅彤彤的辣椒,還有其它的富於營養的佐料,就這樣引發你旺盛的食欲,令人有“欲罷不能”之感。連那煎得酸酸的魚頭骨也不放過,這酒家很有經營思想,雖說菜是以“辣”為主,但會根據食客的需求,菜式上有“濃辣”、“淺辣”或“不辣”的口味,供食客挑選。”

陸子軒吃了一口剛端上來的石鍋魚過後說道“石鍋魚的製作過程也很複雜,石鍋魚的石鍋選用天然石材,整塊打磨而成鍋的形狀,兩側有耳,比臉盆還要大,渾圓厚實,足足有二十斤重。每一張飯桌中間特意設置一個空槽,用來放置石鍋,石鍋魚就用空槽裏的煤氣灶加熱。上菜前,石鍋須在火上燒熱,這個時間可以幾十分鍾到幾個小時。然後再放入飯桌的煤氣灶上,石鍋的好處,在於是用天然含有對人體有益的有機礦石雕刻而成,經過煮製。會產生對人體有益的鈣、鋅等礦物質。”

“石鍋魚的作料有:薑、蒜、花椒、辣椒、豆瓣醬等等。這些作料首先分別加工,然後混合,一起放入熱好的石鍋後,加入高湯,高湯一般采用牛骨熬製,小火慢熬幾個小時,即成高湯。石鍋魚味道絕對就在於它的高湯。”

“石鍋魚的主料選用草魚,選料很有講究。石鍋魚的魚片刀法要求非常高,刀工好的師傅,切出來的魚片看上去又長又厚,分量特別多。魚片在入鍋前都必須用油瀝過一遍。這時魚片都卷起來,如果選用的魚不是鮮活的,那麼魚片都是直直的。等石鍋裏高湯加熱到翻滾,放入魚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