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權衡利弊,荀攸歸心(1 / 1)

聞言。

荀攸整個人一呆,表情瞬間愣住,為劉協所言而感到震驚,如同雷霆一般,從頭頂百會穴直直的的劈入荀攸腦海,直至靈魂。

“公達自幼聰慧,應當明白朕所說的要害之處!”說罷,劉協用詢問的眼色看向荀攸。

“臣.....明白了.....陛下之求,並非隻是一世江山,而是為了鑄造不朽的王朝,臣等汗顏。”

“陛下之才勝過臣百倍不止,臣等佩服!”

荀攸稍稍沉浸了一會兒,突然恍然大悟,疑惑的雙眼也露出鋒芒。

“公達,你現在是否明白朕心中的抱負?”

劉協眼神真摯,直直的盯著荀攸。

“臣不敢妄言明白陛下心中抱負,但臣願意終生追隨陛下,為了陛下口中的新的時代增磚加瓦,雖萬死而不敢辭。”

荀攸雙腿跪地,眼中含著熱淚,一臉敬畏,拱手道。

“哈哈哈,公達過獎了。”劉協臉上的得意的笑容不斷,而在其心底,還有一道帶著極具誘惑力的聲音響起。

三國曆史上,群雄並起,勇冠三軍武將,絕頂聰慧的謀士無數,而這些諸侯手下也是有著不少得力幹將,我要將這些在三國曆史有名有姓的謀臣武將全部收入麾下。

關羽、周瑜、諸葛亮......田豐、崔琰、沮授......等等謀臣、武將的名字在劉協的腦海中浮現,作為大漢的帝皇,未來立誓要君臨萬界的無上帝皇,劉協斷然不會錯過這些英才,乃至全天下的英才。

“公達,你認為朕如何采取行動處理諸侯並起的局麵?”劉協麵帶疑惑的問道。

“陛下,不必擔憂!天下諸侯雖然野心勃勃,但是如今定然不會選擇輕舉妄動!”荀攸臉上神秘一笑,露出莫名的神色,話語之中的深意順便被劉協洞察。

荀攸也沒有賣關子,笑著解釋道:“漢室雖幾經波折,屢遭災禍,但天下民心向漢,那些諸侯就算心懷狼子野心又能如何呢?”

“陛下占著朝廷大義,隨時可以收拾那群野心諸侯,名正言順。而那些野心諸侯,無起事之機,又不敢背負叛逆之名,隻是能坐看陛下坐大,而無還手之機,直到引頸就戮。”

“如果他們敢明麵上叛亂,反對我漢室朝廷,估計陛下也無需花費太多功夫,便會有無數百姓遙相呼應,無數效忠於大漢的忠臣的鼎力相助!”

荀攸充分盡到了一個謀臣所應盡到義務,將所有條條框框分析的一清二楚,讓劉協眼前一亮,呈現出一條康莊大道。

“公達說的不錯,哈哈哈哈!”劉協深感認同的點了點頭,臉上的疑惑也是漸漸消失。

要知道在原本的三國曆史上,曹操之所以能夠成為天下第一諸侯,差一點便一統三國,靠的是什麼?

那便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大義,掌天下之柄。以天子之名,征戰四方,百姓擁護,大軍所到之處無往不利。

蜀國建立者,大耳賊劉備,不也是靠著漢室宗親之名,靠著天子衣帶詔興風作浪,方建立蜀漢政權。

“公達,明天朕就下旨,令天下諸侯前來長安述職,不許帶一兵一卒,抗旨者,當按謀反之罪論處。你覺得如何?”劉協恭敬道。

“陛下謀略非臣之所及,微臣佩服!”荀攸一臉敬服,拱手道。

劉協好像又想起什麼事,一臉期待的看著荀攸:“公達,不知你叔叔荀彧現在何方?報信之功,朕需當麵謝他。”

“而且世人皆稱你叔叔荀彧有王佐之才,不知可願為朝廷效力,助朕鋤奸討賊,興複漢室。”

“叔父,早年間為避董卓之亂,率宗族避難冀州,被袁紹待為上賓,禮遇有加。”

“叔父早就看出袁紹有逆反之心,於是決定蟄伏於袁紹處,為朝廷刺探情報,等待時機鋤奸討賊,興我漢室。”荀攸臉上露出崇拜之色,言語中多了幾分激動。

“文若,大漢忠義之臣,朕定不負你。”

“朕也會發出密令,一定要確保文若兄的生命安全,丁愛卿已經先朕而去,文若斷然不能再有半分差池。”劉協感情真摯,由衷道。

“臣替叔父謝過陛下天恩!”荀攸拜倒,拱手一禮道。

“公達,這是何故?你謝朕作甚?朕要謝你們,你們為了大漢砥礪前行,隻身犯險。朕隻恨自己無能,幫不了你們什麼,朕隻有盡快平定戰亂,才能換取一個真正的太平盛世。”

“有文若、公達相助,朕之幸,大漢之幸。”。

“公達,朕欲發出招賢令,廣招天下英雄好漢和治世良臣,公達可有推薦的人選?”

在接下來的時間內,劉協有問必答,而荀攸則是有答不問,不知覺中,君臣二人,在言語之中已然今後的發展計劃後,並且劉協也確立了他的人才招募計劃,而要給諸侯寫的詔書也全部編寫妥當,蓋上了傳國玉璽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