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月後的一個下午,斜陽若影,空氣清新,晴得像一張藍紙,幾片薄薄的白雲,像被陽光曬化了似的,隨風緩緩浮遊著。
研發部頂樓的新能源開發室裏,張曉東等人卻是正在辦公室裏操作著CAD軟件飛快的繪製著圖紙。這是科室目前正在進行的風機項目的收尾階段的圖紙,幾乎全科室的人都參與了進去。
風機項目從立項開始,到目前進行收尾工作為止,前前後後至少已經進行了有兩年多的時間了。這個項目前後已經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目前到了最後的階段,大家自然是都不敢懈怠。
其實,張曉東四人參與進去這個項目的時候,風機項目已經接近尾聲,項目的主體圖紙早已經經過專家審核驗收,完成圖紙審核交檔,提交生產部門進行樣機試製了。
他們現在參與的,隻是該項目外圍的一些附件部分的圖紙設計,創新度較低,繪圖工作量也相對一些。
今年年初,研發部還特意為新能源開發室訂閱了《風力發電》、《風電技術》、《風能產業觀察》等行業相關的期刊雜誌,目的是讓新能源的員工,更好的了解風電行業的動態,更好的幫助他們工作。
張曉東曾利用空閑時間,專門翻閱了一些相關的期刊,對風電行業的形勢也算是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
2010年,風電產業被列入國家七大戰略新興產業,在全球大力發展清潔能源的大好時機下,國內風電裝機容量繼續保持增長,全年新增裝機1602.2萬千瓦,累計裝機4182.7萬千瓦。與上一年相比,風電新增裝機增長率為16%,累計裝機增長率為62%,相比過去4年裏風電裝機容量連年翻番增長的態勢。
但是,國內風電產業的發展在最近幾年的發展卻是可謂喜憂參半。
喜的是國內風電產業繼續保持增長勢頭,同時邁出了大力推進海上風電的發展步伐;憂的是風電產業規模繼續擴大、市場競爭愈發慘烈,同時在風機不斷求大追新的快速發展背後,風機質量安全存有隱患。
有人,21世紀是一個危機與挑戰並存的時代,這句話放在全國的風電行業真是再合適不過。
截止去年12月底,作為全球最大的風電整機生產國,我國已有100多家整機商,有樣機下線的就有近90家。此外,還有風電設備零部件製造企業上百家,葉片生產廠50餘家,塔架製造廠100餘家。
越來越多的企業進入風電產業,風電裝備市場的競爭也越發激烈,風電行業產能過剩的苗頭已經出現,風電設備生產企業正麵臨著新的行業洗牌。
實話,公司選擇這個時候進入風電行業,在許多人,包括張曉東看來,並不是一個很好的時機。
國有企業的製度死板,流程繁瑣是出了名的,這些弊端,實際上正在嚴重製約著公司的發展,特別是在開辟新產業方麵,表現的更甚。
在國企工作,縱使你發現了一個前景很好的項目,卻要經曆極為繁瑣的審批手續,還有可能批不下來。即使項目最終審批了下來,立項成功,卻也是錯過了最佳的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