淩晨三點多,張曉東等人乘坐的出租車終於到達了目的地附近,一行人從睡夢中驚醒,努力的推開車門,從擁擠的車廂裏費力的爬出來,就看到三點鍾的平頂山街頭,蕭索冷清,人跡寥寥。寒風瑟瑟,張曉東忍不住打了個噴嚏,努力的把單薄的衣衫緊了緊。
出來的時候,寶城可是陽光正好,溫度宜人,於是他們多是夏裝打扮,不料就在這清冷的街頭被冷風吹的直打噴嚏。
眾人拿下行李,結清車錢,那輛綠色的出租車一腳油門,絕塵而去,把張曉東等人拋在黑暗的角落裏。
接下來,幾個人陸續抖抖嗖嗖的拿出手機,開始尋找落腳的地方,找了半,隻發現一千米處有一個招待所。
沒辦法,拎起行李箱,頂著寒風,開始奔跑吧!
等眾人趕到招待所,紛紛把行李撇一邊,顧不上洗漱一下,摸到床倒頭就睡,瞬間便死死的睡去。
第二一早,顧不上吃早飯,眾人便迎著早晨的朝陽往礦區走。進的礦區,隻見前麵的院子裏有個大花壇,花壇後麵正對大門是一棟三層的樓,樓頂赫然豎著幾個大字“平頂山某某礦”。
眾人進到院子裏麵,並沒有繼續進辦公樓,而是在花壇附近等了一會,就有一個四十多歲的幹部模樣的人走過來,張曉東聽見郭助理稱呼他為李科長。
這位李科長與大家寒暄了幾句,聽聞他們想盡快下礦,便帶他們往後院走。
走了約有十幾分鍾,眾人來到一間兩層的長條狀的樓前,隻見這棟樓看上去特別破舊,顏色灰灰的。
趙科長前麵進去和當日的下井的負責人打了招呼,然後就匆匆的離開了。這時,另一個濃眉大眼,身材魁梧的人走過來,帶大家去穿戴裝備。
按照礦上的下礦流程,眾人先是進入一間大屋子,必須將隨身攜帶的手機、鑰匙等等物品全部卸下來,保留在各自的臨時儲物櫃裏,然後脫掉上衣外套,穿安全服。
所謂的安全服,就是由一件極其厚重、衣服夾層裏放了鋼板的工作背心,一雙靴子,一個帶礦燈的安全帽,一件全身的防化服組成。
張曉東拎起一件工作背心掂量了一下,十分沉重,少的有三十斤的重量。等到眾人把這幾件裝備穿好,互相看去,忍不住都笑起來,隻見大家個個胖的像狗熊,猶如浮腫了一般。
穿戴整齊後,五個人穿著厚重的設備慢慢的挪著步子,依次往下礦口走。路上經過了一個屋子,後來知道叫燈房,就是專門領取和存放礦燈的地方。每個下井的人都要經過這裏領取礦燈,從下麵出來則要歸還礦燈。
他們五個人依次登記姓名,然後領取下井設備。
這裏的下井設備,有兩件東西。一件是礦燈電源,就是一塊蓄電池,它主要作用就是給安全帽上的礦燈供電。
另一件是生命保全設備,是一個顏色和外形都看上去類似軍用飯盒的綠盒子,綠盒子裏裝著一件類似防毒麵具的東西。緊急時刻,可以戴上,能夠提供兩個時的氧氣供應。
礦燈電源和保全設備領取之後,都按要求掛在了腰帶上。安全帽上的礦燈也叫頭燈,按要求也進行流試。
一切準備就緒,因為張曉東幾人都是第一次下井,所以要進行簡短的,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安全培訓。
一個礦上的工作人員為他們講解了一些入井的注意事項。張曉東等人都認真的聽著,並把它努力的記在腦海裏。
注意事項1.正確使用礦燈
礦燈是入井人員必須攜帶的照明工具,它被稱為礦工的“眼睛”。
礦燈有各種類型,以攜帶方式來分有手提燈和頭燈(或稱帽燈)2種。頭燈對井下工作的礦工攜帶最為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