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不翻湯(1 / 2)

夏日的傍晚,氣已不再如正午那般炎熱了,氣變得有點涼爽了,張曉東微微閉著眼,坐在陽光下的洛河之畔,陽光灑在身上,暖暖的,好不愜意!

這麼溫暖的傍晚,心中的人兒卻不在身邊,卻也是一種的遺憾吧。

這時候,些許溫柔的風,輕輕吹動著河畔翠綠的樹枝,沙沙作響,偶爾有歡快的鳥兒展翅劃過長空,留下串串鳴劍

愜意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她總是在不經意間流逝,當你想去留住她的時候,才發現,她早已經悄悄的從你身邊溜走了。

生活中的愜意與急躁,欣喜與痛苦,堆積在一起就像酸甜苦辣混雜的美酒佳肴,需要你慢慢的、細細的去品味。

落日西斜,該是回去的時候了。

在夥伴們的招呼下,張曉東意猶未盡的站起來,輕歎一聲,邁開步子,向遠方走去。

洛陽城,洛河,就此別過,他日有緣,還會再來相聚吧。

回去的路上,走的遠了,大家才發現都是沒有吃晚餐,便相約去附近的吃街。

洛陽以源遠流長的曆史文化,每都喜迎八方來客,笑納四海賓朋。

洛陽的飲食也是曆史悠久,品種繁多。既有出自宮廷、影金枝玉葉”之稱的洛陽燕菜,也有在民間廣受歡迎的鯉魚躍龍門,既有好喝的不翻湯,也有好吃的的張記燒雞。

洛陽人喜愛喝湯,洛陽飲食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湯水多,各色各樣的湯成為了洛陽街頭最平常的風味吃,如不翻湯、胡辣湯、牛肉湯等,因此,洛陽又有湯城的美譽。

據,洛陽的湯文化,最能讓人認可的法是,十三朝古都的洛陽,在千年以來迎接著胡人商客和各地來京趕考的莘莘學子,他們跋山涉水,旅途辛苦,肚子餓了,就把身上帶的幹糧燒餅用湯泡著吃,既能填飽肚子,又能達到解渴的目的。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洛陽最具特色、最大眾、最能體現洛陽地方風味的特色飲食。

而洛陽的湯文化裏麵,作為洛陽美食之一的不翻湯,絕對可以占據一席之地。

據考證,洛陽不翻湯至今已有120多年的曆史。這道菜主要以綠豆粉、胡椒、味精、醬油、醋、木耳、粉絲、海帶、蝦皮、紫菜、韭踩為原料,吃來滿口豆香,酸中帶辣,油而不膩,味道純正。是洛陽人吃夜宵的首選食品,在洛陽的吃夜市上可以嚐到其風味。

張曉東四人遊走在吃街頭,隻見夜市繁華,人來人往,遍地是美味的吃,到處是形形色色的食客,好不熱鬧。

眾人在這香味四溢的美食街頭,隻走了一會兒,原本餓著的肚子此刻竟是咕咕直叫起來,似乎是在不斷的提醒他們,該吃飯了……

恰逢此時走到了一家店前麵,隻見店中食客滿座,人頭攢動,熙熙攘攘。眾人抬眼望去,見店門楣之上,高掛著一塊木質牌匾,金字黑底,上麵十個大字映入眼簾,赫然寫著“洛陽第一家,絕味不翻湯”。

四人略微商量一下,便抬步邁入這家店鄭進的店來,恰逢一桌食客用餐完畢,正欲離開桌子,這時,陸劍飛眼疾手快,一個箭步衝了過去,穩穩的坐在了桌前,竟是為大家占好了座。

張曉東、鄭耀東和董乾坤也陸續入座,環顧左右,這家店雖不大,卻是古色古香,裝修擺設,俱是令人耳目一新。

店的側牆上掛著一幅宣傳畫,上麵記載了不翻湯的由來典故,眾人都是饒有興致的讀起來。

不翻湯的由來有個故事,是乾隆獨自微服出訪,暗訪民情時,肚子餓了,饑餓難耐。而這時,乾隆見有戶人家的老太太正在門口烙餅,便上前討要。

老太:“餅還沒翻,不熟。你稍等一下。”

而皇帝已是饑不擇食,匆忙道:“不翻不翻,救命要緊。”

話音未落,已抓起餅大吃起來,入口之後,頓覺美味異常。

老太太見他饑餓難耐,便又盛了一碗高湯,撒了些蔥花給他。

皇帝將未翻的餅放到高湯裏,和著一起吃。一時覺得十分好吃,於是高胸對老婦人:“老人家,你的餅很好吃。朕是大清皇帝,今日禦賜你的餅從此不用翻了。”

於是,從此以後,將高湯和未翻的餅一起放入做成的湯就被命名為“不翻湯”。

幾人四處看看,就見那廚師烹調的手法很是簡潔,隻一會兒,就是調好了幾大碗。

看了廚師調湯的手法,張曉東覺得,這不翻湯的做法看著也不難,將各種配料逐一放入碗中,加放兩張晶瑩的“不翻”餅,再舀一瓢滾燙的豬骨頭湯澆在上麵就成了。

店中食客眾多,四熱了許久,卻不見自己的那一碗湯,心中都不免有些焦躁,閑等無聊,於是便討論起這洛陽的風味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