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評審會(1 / 2)

張曉東主負責的子項目是一台新型號的鑽井絞車,在項目的設計過程中,采取了許多新技術,其中比較重要的一項技術便是行星減速箱技術。

這種減速箱與常規減速箱相比,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體積、重量輕、傳遞功率大等等。

而行星減速箱本身是一種用途廣泛的工業產品,其性能可與其它軍品級減速機產品相媲美,卻有著工業級產品的價格,因此被廣泛的應用於各個工業場合。

隻不過,將其應用於石油鑽井絞車領域,卻是很少見的。

本來,這個項目的新型絞車的研發設計已經達到了設計目標,各項指標也均是滿足使用工況,但是,在組裝階段卻出現了難以定位的情況,讓人很是意外。

張曉東趕到齒輪加工分廠後,站在組裝了隻有一半的鑽井絞車跟前,麵對技術員李桐提出的問題,卻是一籌莫展。

他飛快的在腦子裏把研發部的圖紙產品庫過了一遍,直流絞車、交流變頻絞車、鏈傳動絞車……

但卻是沒有一個相似的結構可以拿來借鑒,其實,他自己也知道,根本沒有相似的結構。

這次的鑽井絞車的結構是全新設計的,幾乎是沒有參照的。

張曉東作為這台鑽井絞車的總體設計,他因此感觸是最深的。

眼前這個新產品,在外人看來,似乎結構很簡單,甚至它比常規的產品結構形式還簡單,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是,俗話,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這句話還是頗有道理的。

目前這台新產品,在其他的人看來隻是簡單的改進,結構簡化了而已,但卻隻有少數幾個參與項目的人,才能明白它的優異性能體現在哪裏。

這台新產品設計完成以後,與同規格、同類產品相比,它的體積、重量都是減了20%!

要知道,如石油鑽井泵、遊車、水龍頭之類的常規產品,減重10%就已經是圓滿完成輕型化指標了,而這台新型鑽井絞車卻達到了20%的減重指標,這已經算是超額完成了指標!

哦,總算是鬆了一口氣啊。

要知道,當初張曉東順利完成這個項目的時候,可是非常激動的。一方麵因為這是他首次作為項目負責人,總體負責項目設計,另一方麵也是自己實力的證明!尤其是向陸劍飛、鄭耀東等人做出了證明!

張曉東、陸劍飛、鄭耀東和董乾坤四人,同屆入職公司,又同時進入研發部,還同時被分配到新能源開發室,曾幾何時,這樣共同的經曆使得四人之間的關係一度非常親密,大家猶如兄弟一般!

但是,蜜月期總會結束。在進入研發部大樓之後,一切都慢慢的發生了變化。

剛開始的時候,陸劍飛和鄭耀東故作姿態,一副我就是比你牛掰的行為表現,張曉東都是不以為意,在張曉東看來,正常的競爭是合理的,也算是相互促進吧,因此也就沒有在意。

但是,不知從何時起,幾個人之間的閑聊慢慢的演變成了互相之間的冷嘲熱諷,進而互相看不順眼。

令他記憶猶新的是在這個項目的一次方案評審會上,出於相互促進,相互交流的目的,張曉東邀請了陸劍飛、鄭耀東以及科室的師兄來參加方案評審會。

會議剛開始,按照正常流程,張曉東以項目負責饒身份,對這個項目做了一個總體上的簡介之後,展示了自己的方案設計圖,然後請大家提提意見。

結果就在他剛完,尚未落座的時候,鄭耀東就直言不諱的提意見了,“你這個方案為了達到輕型化目標,許多地方做了減薄、換料處理,零部件有沒有校核強度啊?不一定夠吧?”

張曉東聞聽此言,心中正在思忖怎麼妥善回答。

陸劍飛卻也跟著幫腔道,“是啊,有沒有計算書,拿出來看看!”

“現在隻是方案設計階段,一般都隻是初步計算,哪來的計算書啊?再即便經過了計算,但是也不能把零部件都計算一下吧。”張曉東聽了這話,心裏不禁火大。

但話表麵上卻不能這麼,畢竟當著這麼多饒麵,發火是不明智的。

“這次的改進設計基本上都粗略算過,之於計算書,這個還沒有整理出來……”張曉東在組織著詞彙,盡量保持平靜,不慌張。

“那就是沒有計算報告了?!”陸劍飛質問到。

“暫時沒迎…”張曉東盡量注意著措辭。

“你方案圖裏的連接技術,據幾年前就應用過,效果不佳,然後就再沒人用了,你現在還拿過來用嗎?”這次是鄭耀東晃悠著腦袋問道,還是那一副吊耳啷當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