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台修井機的情況跟這個情況怎麼能一樣呢?!”李慧娟專家突然被人打斷,似乎很不高興,這時話也開始有點質問的意思。
“怎麼能不一樣呢?!都是石油鑽機嘛!”賈冰專家道。
“你的那個項目我不清楚,那你它的發熱問題怎麼解決?”李慧娟專家問道。
“人家的方案圖上不是單獨加裝了冷卻器嗎?你沒看見嗎?那個就是專門負責冷卻潤滑油的!”賈冰專家回應道。
“冷卻器有用嗎?當時發熱的那台產品,在東北零下幾十度的氣溫下,潤滑油不是照樣沸騰了嗎?”李專家質問到。
“這個冷卻器經過計算是可以滿足的……”
“怎麼能滿足,你的冷卻器能比東北大冬的降溫效果還好!……”
仿佛隻是一瞬間的時間,原本一直波瀾不驚的評審會,誰也沒有料到,卻突然陷入了劇烈爭論甚至是爭吵之鄭
兩個大專家此時你來我往,唇槍舌戰,毫不退讓,爭論不休。
會議室裏的火藥味頓時濃烈了起來。
李慧娟專家和賈冰專家年齡相仿,都是五十多歲,而且職務都是技術專家,高級工程師,所以,他倆這會的爭論,別的人卻是有心勸架,卻根本插不上嘴。
就連平日裏比較有主意的趙主任,這會也是麵無表情,毫無辦法。
需要注意的是,在研發部裏,部裏的技術專家,其職務是要高於各個科室主任的。
再加上兩個人幾十年的威望、資曆,根本不是一般人能夠應付的聊。
如果一開始兩人之間還是爭論的話,那麼,在沒有人勸的情況下,激烈的爭論已經很快升級為激烈的爭吵。
原本還是圍繞技術問題再話,到後麵卻都扯到陳年舊事上去了。
原來還相互稱呼為“老賈”、“老李”,到後來,已是直呼其名“賈冰”“李慧娟”。
唉,兩個老專家相識幾十年,看來兩人之間的恩恩怨怨還真不少。
所以,會議室裏的情形,已經由原來的心平氣和的討論,立馬變成了兩個大專家在那裏高聲爭論,旁邊的與會人員都是議論紛紛,麵麵相覷。
張曉東感覺自己腦仁疼。
這個評審會還能開下去嗎?!
這樣開下去還有意義嗎?!
他跟懷疑!
眾人都是無語,看著這兩個老專家你來我往的爭吵著,漸漸的臉紅脖子粗。
慢慢的,大家都把目光,移向了從評審會開始到現在,一直沒有過話的另外一個專家——宋濤身上。
可是,這個宋濤專家平時是出了名的書呆子,隻喜歡做學問,尤其喜歡搞計算,卻不喜歡與人打交道。
張曉東就曾經親自領教過。有一次曾經去請教過這位宋專家問題,是一個非常規零件的力學分析問題。
張曉東那時與幾個師兄一起,用到了《工程力學》、《理論力學》等的相關知識,雖然得到了答案,卻都感覺不甚滿意,最後大家都是拿不準主意,畢竟這是個非常規零部件,受力分析不好判定。
等到了宋專家的辦公室裏,宋專家正把頭埋在一本比磚頭還厚的書裏麵,張曉東敲敲門,明來意。宋專家聽過之後,把那本比磚頭還厚的書挪在一邊,然後示意張曉東把資料拿給他。
就見宋專家一邊看資料,一邊從辦公桌上抽處一疊草稿紙,看了一會,又從筆筒裏抽處一根鉛筆,便開始刷刷刷的在紙上開始計算起來。
片刻,宋專家把草稿紙往前一推,張曉東仔細一看,就見原本空白的幾張紙上已經密密麻麻的寫滿了字,還有一些不常見的公式、奇怪的符號。
宋專家抬起頭,從兩片厚厚的眼鏡片後麵看向張曉東,道:“這個問題根據你剛才過的工況,我一共得出了三種受力分析情況。他們分別是,第一種是……第二種是……第三種……”
宋專家口若懸河、濤濤不絕的講著,張曉東認真的聽著,記著,可是,如此多的不常見的公式,還有這位宋專家張嘴的一口極是拗口的普通話,隻聽得張曉東頭暈腦脹、雲裏霧裏,最後隻能是一半靠聽,一半靠猜了。
過了一會兒,宋專家講完了,又看了他一眼,一邊從草稿紙上撕下剛才驗算的草稿紙,一邊問道,“這個你需要嗎?需要的話可以帶回去看看……”
罷,就把草稿紙和資料推給張曉東,然後轉過頭繼續拿起那本比磚頭還厚的書看起來,就此把目瞪口呆的張曉東晾在一邊。
所以,了解這位宋濤專家的人,都知道他平日裏癡迷於數字計算,卻對這你來我往的人情世故漠不關心,有片刻的空閑時間,不是在看書,便是在查資料,斷然不會是在與別人聊,因此,指望他能站出來勸勸李專家和賈專家,幾乎不可能,慢慢的,眾人對他卻也都不報什麼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