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蒼保佑,竟讓他遇到了一位世外高人,這位高人憐他仁孝忠心,便收他為徒,並傾囊相授他武藝與琴技。十年光陰轉瞬即逝,聶政在習得一身高絕武藝的同時,亦練就出簾世無雙的琴藝,這時他自覺報仇時機已至,於是辭別師父回到了韓國。
“但因他此前行刺時容貌、聲音已被韓王記下,為了能保此次行刺成功,他不惜毀去了自己的容貌,又尋來藥物弄啞了嗓音。如此一來,就算是與他再親近之人也認他不出了。待做完這一切準備後,他便每日上街撫琴奏樂,隻因他奏出的琴聲實在美妙無雙,聞者無不驚歎其為梵音,便是家畜動物聽了,也都能瞬間停止了嘶吼吵鬧,變得安安靜靜。如此時間一久,街上有這等奇人異士的消息也自然就傳到了韓王的耳中,韓王自是心生好奇,加之又臨近自己壽辰,他便派人去招攬聶政入宮演奏古琴。
“聶政受了邀請,欣然前往。在赴約當日,他暗裏將匕首藏在古琴中,待入宮拜見了韓王後,他便開始專心彈奏,隻等韓王聽得如癡如醉之時,他忽然破開琴身拔出匕首刺向韓王。韓王無備,當場便被刺殺身亡,而庭上眾人也因癡醉琴音,等到再反應過來時,已然援救不及。隨後聶政立於殿前痛斥了韓王罪行,末了又自己心願已了,雖死無憾,完便揮動匕首,先挖了自己雙眼,又割掉耳朵,最後再將自己弄得麵目全非,終才割喉自盡。
“朝堂諸臣因他自毀容貌而無法查清他的身份,隻得將他的屍身懸掛於城門前多日,以期能有親人前來認領,到時便能確認他的身份。果然,聶政的屍身還是被他的母親認了出來,但老母親見兒子已死,心中已萬念俱灰,也跟著他自盡身亡了…”
他到此處,神色忽然暗淡了下去,就此住口不,片刻後又問道:“慕大俠,你是喜歡刺韓王的典故多一些呢,還是刺韓相的典故多一些?”
慕北亭讀書不多,對於這些曆史典故也不甚了了,他隻聽林宗汜講起過聶政刺韓相的典故,至於這聶政刺韓王的典故,他也是初聞。
但眼下細細回味起來,一個典故展現的是士為知己者死;另一個則講訴了臥薪嚐膽為父報仇。兩相比較之下,倒也難得上哪個更讓自己喜歡,隻得道:“這聶政是有情有義的真漢子,無論是對父慈孝,亦或是對友仗義,我都是極為欽佩的…”
他話剛即此,心頭猛然閃過一個念頭,暗道:“他為何要這典故給我聽?殺父之仇?唔,他是倭人,莫非…莫非他的父親是被我輩武林中人所殺,此刻借喻聶政不過是要告訴我,他此番是來尋仇的?”
轉念又聯想起此人先前的種種古怪行跡,心中驟然一凜,一股不詳之感頓上心頭。
那人見慕北亭的麵色變得複雜起來,知道他正在揣測著自己的言行舉動,當下便冷冷一笑,沉聲道:“慕大俠,你也不用暗自猜測了,我的真正目的就是來尋仇的。”
他完這一句後,抬眼望向慕北亭身後的茂密樹林,朗聲又道:“諸位即已到此,便請現身出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