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來到年末,戰爭的腳步也越來越近,征討高句麗的百萬大軍已經集結完畢,朝廷開始清查未能按時運糧、按時報到的民夫和府兵。
追與逃,壓榨和被壓榨的戲碼隨處可見,官民的矛盾日益尖銳,終於,有鄰一個吃螃蟹的人。
齊郡人王薄自稱知世郎,作“無向遼東浪死歌”,在長白山舉起了反隋的大旗。
開始的時候,附近縣城的官員不但沒有氣惱,甚至還有些喜悅和興奮,剿滅土匪保境安民,那是分內之事,而且勝了也可能惹一身騷,那些禦史言官沒準兒就彈劾你昏聵無能致使轄區盜匪橫行,可這謀反就不同了,實打實的誅族大罪,而且打出的口號還是反對東征,和自己半點關係沒有,這要是能順利平定叛亂,升官發財還不是手到擒來?!
周圍章丘、長白,甚至濟水北岸的臨濟等縣空前團結,紛紛出動縣兵衙役圍剿知世郎,可知世郎也不傻,知道現在自己實力弱,於是不和官府硬碰硬,領著手下數百人在長白山一帶到處亂竄,隨著他的亂竄,無向遼東浪死歌也隨之傳出,造反的口號開始向周邊流傳。
而隨著王薄的流竄和無向遼東浪死歌的傳唱,響應者也越來越多,飽受壓榨的齊魯大地像火藥桶一樣,“砰”的一下被點燃。
平原的劉霸道反了,本來他家境殷實財力雄厚,哪怕世道再壞,他也溫飽無憂,可連續兩年的加賦和災,活不下去的鄉鄰越來越多,一個個眼裏漸漸冒出了冷森森讓權顫的光芒,劉霸道隻好舍了些糧食開了粥廠,平日裏的一些酒肉朋友賴在家裏趕都趕不走,而且酒肉朋友還有酒肉朋友,眼見人越聚越多,像狗皮膏藥一樣粘在身上揭不掉,思索再三,劉霸道一咬牙拿出錢財招兵買馬,舉起了造反的大旗,沒辦法,再不反地主家也沒餘糧了。
他的人脈、財力遠超王薄,隊伍很快聚集到數萬人,自稱“阿舅軍”,聲勢十分浩大。
信都的高士達是個老綠林,深知綠林這碗飯並不好吃,一入江湖深似海,往前,路隻會越走越窄,後退,死路一條!現如今各地烽火連連,高士達毫不猶豫的丟了匪號在高雞泊一帶舉起了義軍的大旗,手下眾頭目高讚大當家的英明,日後定能成就大事,高士達熱情高漲開始擴充隊伍。
星星之火呈現出燎原之勢,一些本來落草的土匪紛紛像高士達一樣拋卻原來的身份,來了個華麗的轉身,舉起了義軍的大旗,比如清河的張金稱、瓦崗的翟讓等等。
總之,這個冬大隋朝盛世的遮羞布被各地義軍無情的撕開,河南、河北、河東火苗遍地。
消息彙集到臨朔宮,大臣們不敢隱瞞,如實向皇帝楊廣稟報了各地的情況。
所有大臣都以為各地民眾造反會讓聖上衝衝大怒,可誰想楊廣居然沒當回事兒,略一思索便不急不緩的問旁邊的禦史大夫裴蘊:“愛卿以為如何?”
裴蘊為人玲瓏剔透,向來會揣摩楊廣的心思,知道這會兒皇上愛聽什麼,毫不猶豫的回道:“回聖上,疥癬之疾不足為慮,待王師踏平高句麗凱旋之時,隨手便可將之化為齏粉。”
楊廣一笑,“卿言正合朕意。”
老納言蘇威躬身施禮,“啟稟聖上,千裏之堤潰於蟻穴,老臣以為切不可掉以輕心,還當早做安排才是。”
“愛卿的意思,是讓朕回師剿匪嗎?”楊廣站起身慢悠悠的道。
“聖上不可,征討高句麗乃國之大計,豈能半途而廢,一幹烏合之眾不必興師動眾空耗國力,還請聖上明察。”沒等蘇威回話,裴蘊急忙插言。
蘇威狠狠瞪了裴蘊一眼,道:“臣不敢,臣的意思是聖上可下旨讓各地留守鷹揚府彙同郡兵、縣兵就地剿匪,以防賊眾做大。”
楊廣覺得這個建言還是不錯的,點零頭,“準了。”
有些想出言啟奏的大臣見狀知道聖上不想在這個問題上多做糾纏,便都把話咽會到肚子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