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粹的形式,是變化的方式和原因,是觀眾會帶入其生活的人生觀。
○意義和創作過程
如何找到故事的主控思想?創作過程可以從任何地方開始。你可能會受到一個前提的啟發,一個“如果……將會發生什麼”的假設、一個人物的點滴,或者一個意象。你可以從中間開始,從頭開始或者從後麵開始。隨著你虛構的世界和人物不斷發展,事件便開始互相關聯,故事也就悄然成形。然後決定性的時刻便會來到,此時你必須有所飛躍,創造出一個故事高潮。這最後一幕的高潮便是能夠讓你興奮、令你感動的最後動作,它可以讓一種成就感和滿足感從你心中油然而生。此時此刻,主控思想便呼之欲出。
看著你的結尾,問自己:作為這一高潮動作的結果,有什麼正負價值,被帶到了主人公的世界?接下來,從這一高潮往回看,一直深挖到故事的基石,問自己:這一價值被帶到他的世界的主要原因、動力或手段是什麼?這兩個問題的答案所組成的句子便是你的主控思想。
換言之,是故事告訴了你它的意義,而不是你將意義敘述到了故事之中。你並不是從思想中汲取出了行動,而是從行動中汲取出了思想。因為無論你的靈感為何,到最後,故事總要將其主控思想植入最後的高潮之中。而當這一事件道出了它自身的意義之時,你將體驗到寫作生活中感受最為強烈的一個時刻——自我認知:故事高潮反照出你的內在自我,如果故事來自你內心最好的源泉,通常的情況是,你會為自己看到的、它所反映的東西感到非常震驚。
你也許會認為,自己是一個熱情而充滿愛心的人,直到你發現自己居然寫出了具有陰暗而憤世嫉俗後果的故事。你或許會覺得,自己是一個曾經滄海之人,卻發現自己寫出了一個溫馨而富有同情的結尾。你以為你知道自己是誰,卻常在需要表達的時候為內心潛藏的東西感到震驚。換言之,如果一個情節完全按照你最初的計劃展開,那麼你的寫作方法便過於拘謹,沒有給你的想象和直覺留出餘地。你的故事應該讓你一次又一次地感到吃驚才對。漂亮的故事設計是所發現的主題、起作用的想象以及靈活而明智地施展著手藝的頭腦的一種珠聯璧合的統一體。
○思想VS反思想
帕迪·查耶夫斯基1曾告訴我,當他終於找到了他故事的意義時,就會把它寫在一張紙條上,貼在打字機那裏,然後從這個機器裏流出來的所有文字都會這樣或那樣地表達出他的中心主題。由於那一明確的“價值加原因”的陳述在眼睜睜地時刻注視著他,所以他能夠抵禦讓人興味盎然但卻與主題遊離的各種誘惑,而專注於將故事的講述統一在核心意義的周圍。查耶夫斯基所謂的“這樣或那樣”是指,他會動態地推進故事,使其在首要價值的各種對抗負荷之間不斷地穿插往複。他的即興發揮將構建得如此精妙,使得一個接一個的序列能各自交替,表達出他主控思想的正麵和負麵維度。換言之,他通過用思想來對抗反思想的方式構築出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