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我必須時刻提醒自己的是,我僅僅是剛剛站到了十年前就應該站的起點。
很多事情都已經滄海桑田,今非昔比,我應該時刻清醒早在幾年前我就已經不再是學生了。
我錯過一個人智力爆發的10年,最富有創造力的10年。
我其實不知道十年前的科學前沿是什麼樣子,那時候我也無暇顧及,也沒機會去了解前沿動態。但現在的科技前沿,至少在我所奮鬥的領域,這半年的學習,已經讓我略微感到敬畏。但想到能駕馭它之後所帶來的強大威力,又讓我繼續堅持拚搏。
我今年即將30歲,在24歲時我就已經認識到我已經無法超越愛迪生,至少從發明數量上是如此,但那時我依然有信心從發明的質量上戰勝愛迪生。而時至今日,或許是因為那些年我隻是在空想科學,而現在我是真正站在了科研領域,我基本上已經承認我可能很難成為一名偉大的科學家。
這些年,尤其是2019年12月份初試結束後,看到身邊曾經的同學,甚至比我小好多歲的侄子都已經成家立業,過著穩定美滿的生活。我多次捫心自問——我是真的在為了追求理想,還是在逃避現實生活的壓力,因為學校的生活終歸要比社會生活壓力更小一點,一個人完全有可能借著“學習深造”的名義,然後理所當然的不求上進。
毫無疑問我並沒有在逃避社會生活的壓力——直到半個月前我還可以輕鬆找到日薪800的兼職,換句話說“我可以隨時退學走向幸福生活”。
【截圖2020-04-20】
但我真的是為了追求理想嗎,我的目的是為了什麼?直到現在我再次問起自己這個問題,我依然要謹慎思考才能回答,我不可以欺騙自己,更不可以欺騙親人。
這個社會是個有機的社會,我們可以選擇成為任何一類人——追求財富的商人,為人民服務的警察,甚至流浪漢的生活也是一種生活。
24歲之前的我是堅決的,毋庸置疑的想要成為一名偉大的科學家。24歲之後我也經曆過3年普通人的生活——程序員。
我很清楚的記得在這三年的軟件開發生涯中,雖然我對自己的編碼能力很有自信,但我經常在沉迷於實現某個算法或架構時,偶爾腦海裏閃現——我明明有能力進行嚴密的邏輯分析和梳理,我也經常能想出巧妙方法來實現某個功能,但我應該把這種才智發揮到科研上,而不是在這裏為實現了一個了不起的功能或算法而暗自竊喜,我應該盡快回到理想的正軌上,創造更有價值的東西。
我始終都是希望能夠將自己自認為聰明的大腦所蘊含的才智,轉化為實際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科學發明。為此,我心甘情願過樸素平凡的生活。
【截圖2009-07-02】
很多人都說過做科研隻是種信仰,做一個別人都不願意做,而聽上去很偉大的事,選擇這條道,意味著你已經接受了可能要窮苦一生,而且默默無聞。我相信這樣的說法,因為偉大的科學家畢竟是少數的。不過我仍然對自己的大腦抱有一絲期望,我相信我有可能會成為那部分偉大的人之一。
一個人不為金錢則為名利,我不知道我是為了什麼,或許是後者。我一直都不想思考這個問題的答案,我隻知道我想做什麼。但我很清楚的是,貧窮讓我常常邁不開步子……。
我常常會在碰到這種阻礙了我實現理想的障礙時,就內心中迸發出各種不服。我有辦法,但我還有家人,我無法做出一些孤注一擲的事……想到這裏,這麼多年我還是飽受親情的牽絆,我多麼希望能用自己所有的積蓄換取一個獨立的了無牽掛的身份,但這又顯得有點不孝。而這一點點積蓄,又既不能讓我輕鬆地在科研上大手大腳的開幹,又不能讓我的家人過上美滿的生活。
——生活還得繼續,科研還得繼續。往後餘生,我會盡力做出不因小失大的抉擇,為了理想繼續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