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虎看到趙和拿出巨款,嚇得愣在那裏,原本他們以為趙和能給他們十幾個銅板喝些劣酒,沒想到趙和一出手就是一兩銀子。
趙虎接過銀子,馬上帶著其他四人跪在趙和麵前發誓道:“二哥放心,以後我們就是二哥的狗,二哥讓我們幹什麼就幹什麼!”
趙和沒想到區區一兩銀子就有這麼大的威力,趙和愣了半,才攙扶起這五個人,然後拉著趙虎問道:“虎,這一兩銀子很值錢嗎?”
趙虎生怕趙和反悔,趕緊將銀子揣進懷裏,然後才道:“當然了,在縣城吃一頓鮑翅席也不過五六錢銀子,這一兩銀子夠我們一家五口生活三個月了!”
趙和聽趙虎這麼大吃一驚,到現在他才知道自己原來被後世電視劇騙了,明代白銀很值錢的!
其實不要明代,在清朝末年白銀也是很值錢的。清朝道光年間,在杭州買一個貌美丫鬟也不過三十多兩,經過精挑細選的揚州瘦馬大概在一百兩銀子左右。其他純出賣體力的仆人更是便宜,行價在三兩四兩之間。
清朝乾隆年間,京師一處三進四合院也隻需要四十多兩白銀。這還是經過大航海時期,白銀大量湧入的情景,在更為久遠的明代,白銀的購買力還要高一些。
中國曆朝曆代白銀就不是法定流通貨幣,隻是白銀具有切割性與足夠的數量,所以在商人之間才約定用白銀來結算貨物,民間使用的法定貨幣還是銅錢。
趙和這時才想起來最喜歡看的金瓶梅中記載,西門慶一家十幾口人吃了頓螃蟹,也才花了九錢銀子。當時趙和還以為作者蘭陵笑笑生胡,現在看來並不是虛構。
金瓶梅成書於萬曆初年,距離趙和的年代沒有多遠,所以書中的記載還是很有參考價值的。明代白銀的購買力後世有人算過,按照大米的價格算,一兩白銀應該相當於後世二百軟妹幣。但這種算法十分不科學,明代大米的產量能和後世相比嗎?在加上明代人普遍一日兩餐,還一幹一稀,所以黃仁宇老先生在《萬曆十五年》書中估算明代一兩白銀購買力與後世七百軟妹幣相等。
(作者認為這個數字也不靠譜,倒不是作者敢質疑黃仁宇老先生,而是黃仁宇的書成於八十年代,那時候七百軟妹幣大概相當於二十一世紀的一千五左右,所以作者認為明代一兩銀子的購買力相當於後世的一千五到兩千左右。)
當然這隻是購買力的絕對值,其實明代的物價更低,按照兩個時代相同職業的工資標準來算,明代白銀的購買力還要在高一些。
趙和聽趙虎完才知道自己身上的二十多兩白銀真是巨款,怪不得趙誌高這些銀子足夠自己生活幾年了。想到這趙和心中對趙誌高有了一些的感動,看來趙誌高對自己這個兒子還是很關心的。
雖然趙和心中的感動一把,但這那能阻止他奔向自由的決心?所以趙和決定還是要離開這裏獨自去闖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