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寺這個名字很奇葩,全國各省基本上都有一個寧寺,當然不是寧寺這個名字多麼好,而是在宋徽宗政和二年,這位書法家皇帝不知道腦袋怎麼想的,將全下所有名寺都改為寧寺,一時間什麼開封寧寺、南昌寧寺、浙江嘉興寧寺等等,全國上下弄出了五六十座寧寺。
揚州寧寺相傳是東晉丞相謝安的府邸,後來被謝安的兒子司空謝琰捐出來成為寺廟,取名為謝司空寺。其實這都是傳,揚州寧寺在正史中記載,始建於武周證聖元年,以年號為名,最初稱為證聖寺,到了北宋,才被宋徽宗改名為寧寺。
和其他寺廟不同,揚州寧寺因為是別墅改建,所以建在城內鬧市區,這種位置自然不能建什麼高大建築。趙和來到門口看到低矮逼仄的山門,心中真是失望透頂。
寧寺占地一共不到一千平方米,這時候還沒有乾隆皇帝南巡,自然也沒有什麼禦碼頭等清代建築,趙和在張四的帶領下沒用半個時,就把整個寧寺看了個遍。
趙和站在門口問道:“張四,揚州場內還有什麼出名的寺廟?”
張四想了想道:“揚州城內八大名寺,寧寺、重寧寺、大明寺、觀音山、祗陀林、法海寺、高旻寺、文峰寺,曆史最悠久的就是這個寧寺,但最為宏偉的卻是城外的大明寺,趙爺要想看大雄寶殿,還應該去大明寺!”
大明寺?趙和後世來揚州遊玩,聽過大明寺,但並沒有去過。因為大明寺就在西湖的邊上,當時趙和在西湖玩了一,因為實在太累了,所以也就沒去大明寺。
現在聽張四這麼,趙和來了興趣,道:“好,咱們就是大明寺!”
幾人在城內雇了一輛馬車,上車後趕往揚州城西北角的大明寺。
大明寺,因初建於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間而得名,到了明代因為與國名重合,所以曆代揚州知府大加修繕,到了萬曆年間整個大明寺成為一個龐大的建築群,成為揚州寺廟之首。
趙和站在大明寺的門口,看到高大的山門,讚道:“這才像個寺廟的樣子!”
趙和喜歡逛寺廟當然不是什麼崇信佛法,而是趙和附庸風雅,這種出名的寺廟都有曆史名人留下書法真跡,趙和自然也要去那些曆史名人邊上留下到此一遊的紀念,想到在後世史書上記載,趙和某一年親臨某某寺廟,並且留下墨寶,這樣自己的名字也能跟著那些大文人一同流芳百世,趙和每想到這樣就如同中風一樣渾身發抖。
大明寺確實很雄偉,其中出名的景點有牌樓、王殿、平山堂、大雄寶殿等等,這裏麵最為特殊的就是平山堂。
平山堂建在大雄寶殿西側,有仙人舊館門額,這個平山堂是北宋大文學家歐陽修任揚州太守時所建。堂前花木扶疏,庭院幽靜,憑欄遠眺江南諸山,恰與視線相平,遠山來與此堂平,故稱平山堂。後來蘇東坡任揚州太守時,常來此憑吊,並在後麵為歐陽建造了穀林堂和歐陽河。
站在平山堂前遠眺揚州城,這時因為是初春,城外山上的雪還為融化,所以很有些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