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利弊(2 / 2)

殉的首領名義上是魏忠賢,但老魏隻是個不識字的流氓,讓他玩一些心眼到可以,治國就不要提了。所以殉所有治國理念都出自麵前這個崔呈秀之手,當時朝廷全力打擊不法商人,特別是以東林為代表的江南資本主義,這些政策都是崔呈秀操刀,這才保證了風雨飄搖的啟年間沒出現什麼大問題。

崔呈秀不愧是鹽政的專家,簡明扼要的將開中法與折色法的優點不足都講了出來,聽得趙和連連掉頭。

最後崔呈秀歎了口氣道:“當年葉尚書實行折色法也是無奈之舉,鹽引被勳貴大量倒賣,搞的鹽引貶值,很多鹽商拿著鹽引去買鹽都要排到三十年以後,所以朝廷才實施這個折色法,希望製止朝廷稅款的流失。可是這種稅法變革絕對不能搞一刀切,折色法倒是解決了朝廷收入問題,但邊關怎麼辦?大量商屯停辦,讓邊關的壓力大增,現在看來葉尚書的折色法實在得不償失!”

趙和聽崔呈秀這麼也十分讚同,他來自後世,經曆過那場不亞於王安石變法的改革開放,但王安石變法失敗了,改革開放卻成功了,背後的原因正是王安石操之過急,為各級官吏設定了層層考核目標。而總設計師卻沒設什麼具體目標,一切摸著石頭過河,船到橋頭自然直,這才保證改革開放的成功。

“崔兄,弟也認為當時實行折色法確實有些急了,應該在某一鹽場與邊關設立改革特區,先看看效果怎樣,然後才能推廣下!”

趙和這套試點的理論一出,讓崔呈秀眼睛一亮,他讚道:“賢弟果然有見地!愚兄聽去年常熟的夏稅增收了一倍多,可是出自賢弟的手筆?”

楊漣能越級提拔就是借著夏稅的功勞,這件事早在南直隸官場上傳開了,大家都楊漣是稅政才。崔呈秀剛才聽趙和他是常熟縣戶房經承,所以想了解一下夏稅的征收過程,當然崔呈秀不會真的認為夏稅能增收一倍,估計是楊漣與下麵的胥吏為了完成任務做的假賬。

趙和哈哈一笑:“嗬嗬,讓崔兄見笑了,去年的夏稅正是弟操刀!”

崔呈秀聽趙和承認就是一愣,他沒想到還真是麵前這個子的功勞,要知道趙和才剛剛二十,一縣的夏稅千絲萬縷,不管是真的還是做假賬,這子經手這麼大的事情,竟然沒有出現什麼問題,這就太不一般了!

“如果真是賢弟之功,那愚兄就要請教,當時賢弟是如何調配各方,在增加稅收的基礎上卻沒有鬧出大事?”

趙和歎了口氣道:“哎!實話不瞞崔兄,南直隸都是大地主,為了不觸動他們的利益,弟隻能另想他門,弟經過調查,發現每年夏稅的一半多都進了縣中胥吏的口袋,所以弟在常熟推行自封投櫃,讓胥吏不在經手銀錢,這才增收了一倍夏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