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和乖乖的站起來站在一旁,一邊用衣袖擦著頭上的冷汗,一邊心中盤算自己哪個地方出現的問題。剛才皇帝說的都是與楊漣的對話,看來是楊漣那邊出現了問題,肯定楊漣身邊有錦衣衛的密探。
楊漣府中就那麼幾個仆人,除了守門大爺老何與丫鬟小菊,家中都是楊漣的親人,難道是老何?但是趙和想了想也不像,老何是楊漣的老家人,聽楊婉說是從湖廣老家帶來的,那難道是丫鬟小菊?趙和想了想誰都不像,但趙和也不敢胡亂猜測,還是有機會問問楊漣吧!
萬曆看到趙和站在那裏眼珠子亂轉,知道這家夥心中想著心事。萬曆剛才說的那些話主要目的是要嚇唬一下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國家大政方針豈能是一個小小經承就質疑的?不過萬曆從錦衣衛的密報中得知這個趙和有理財的天賦,特別是趙和說的那些離經叛道的言論,什麼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納糧當差等等,這些反動言論落在萬曆耳中真是如同之音。
萬曆在明代皇帝中能力中可以排到中等,雖然不如朱元璋朱棣這些皇帝的雄才大略,但也遠比朱祁鎮朱見深這樣的半昏君強得多。萬曆在張居正死後幾年內精於政事,很好的延續了張居正改革的種種做法。可是萬曆這個人就如同朱家其他皇帝一樣,在性格上有某種缺陷,那就是太懶了。
萬曆皇帝就因為立太子的事情,可以二十多年不上朝,這種執拗的性格與老祖宗朱元璋有的一拚。當然萬曆皇帝不上朝並不代表放手政事,國家大小事情他還是要處理的,國內外的情況通過廠衛的特務體係,他還是知道的很清楚的。
現在大明朝碰到的內憂外患,萬曆皇帝知道的比誰都清楚,但他不是那個愣頭青皇帝崇禎,也不是那個反叛皇帝正德,萬曆知道大明朝已經立國二百多年,朝廷上下形成了強大的既得利益集團,如果自己稍有風吹草動,馬上就會引來一場政治風波。
當然如果這時候國家穩定沒什麼危機,萬曆到很樂意來一次從上到下的政治改革,但現在內部有黨爭牽製他的精力,遼東還有女真人叛亂,這個時候作為一個成熟的政治家,是絕對不會搞任何政治改革的。
在加上萬曆現在已經五十六了,早已經過了那種銳意進取的年紀,還有萬曆現在病痛纏身,也沒有精力搞什麼政治改革。但萬曆不想搞並不代表他甘願大明朝這麼沉淪下去,他清醒的認識到現在危機已經到了不改不行的程度,所以萬曆才要在自己活著的時候,將遼東問題解決,同時換一個能繼承自己意誌的接班人。
太子朱常洛是萬曆的兒子,作為父親萬曆當然知道自己這個兒子什麼德行,太子為人寬厚,如果在和平時期當然是一個好的接班人,再給他配一套合格的行政班子,很可能在創一個弘治中興來。
可是現在國際國內的環境不允許,國際上周邊的大小勢力蠢蠢欲動,除了遼東的女真人,西南的水西土司也心有不服,北方的蒙古人實力尚存,海外的佛郎機人也對大明垂涎三尺。國內黨爭不斷,朝堂各種大小勢力盤根錯節,民間土地兼並嚴重,這麼複雜的情況真不是朱常洛這麼一個老好人能夠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