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傑,你整日裏都研習一些數術之法,難不成你這輩子就隻想做個匠人。”晁克己打獵回來,見宋傑又在畫些幾何圖形,手裏還拿著木製的齒輪,忍不住嘮叨幾句。
“晁叔,你回來啦!這幾日收獲如何?”宋傑見晁克己問起,先沒有回答他的問題,而是轉移話題。
宋傑無法給他解釋清楚,畢竟晁克己是想宋傑多讀書,要他學四書五經,治國之道,兵法武藝,帶兵打仗之法,這是這個時代所有士大夫應該做的事,但宋傑確實興趣寥寥。
“你莫要顧左右而言其他,你現在已經有官身,不要把時間浪費在這些匠作之事上,你看你,兵法武藝不喜歡,我不逼你,但聖人之道你總要學吧,哪有匠人能做得了高官的。”晁克己知道宋傑的心思,便又苦口婆心的勸道。
“嘿嘿……晁叔,晚輩知道,不過晚輩現在不是想著多賺些銀子嘛,沒有銀子可是寸步難行呀。”宋傑笑道。
“學木工活能賺多少銀子?比製作琉璃和釀酒還賺錢不成?”晁克己搖搖頭,並不認可宋傑的狡辯。
“晁叔,晚輩做的可是正經事,我讓譚伯幫我做齒輪,若是成功,到時候可是有大用處的。”宋傑甚為認真的對晁克己說道。
“能有何大用處?”晁克己見宋傑說得認真便遂又問道,畢竟這段時間宋傑帶給他不少驚喜,而且人也成熟懂事多了,更是讓宋家的財富增長不少。
“如果成了,磨坊磨麵也要快上許多,琉璃坊和鐵匠坊每日都會多磨一些原料,可以提高產能,還有……”說到此處宋傑突然停住,仿佛在有問題卡住了。
“怎麼了?”晁克己見宋傑突然停住言語,不知何事,便關切的問道。
“哈哈哈……晁叔,我知道了,我知道,這齒輪要是製作成功,我要的火器就能造出來了!”宋傑哈哈大笑起來,
宋傑突然想到,如果實驗出一套合理的齒輪模型,便可以提高轉速,然後利用水力對鐵棒進行鑽孔,製作出無縫熟鐵管,這是製作槍管的必要條件。
前段時間宋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卷打的槍管會出現管壁厚薄不均勻和融合不徹底的問題,火藥爆炸次數多了,這些地方就最容易裂開。
利用水力製作出簡易的機床,不光可以用來鑽槍管,還能用來鍛造,傳統鍛造百煉鋼都是靠人機,有了水力鍛造不光能節省人力,還能提高百煉鋼產量。
淄水流過的大部分地方都比較平緩,隻有流經博山附近時,因為地形的變化,變得湍急起來,這處也在宋家的地界,完全可以在此修幾座水車,專門用來製造火槍槍管,即便是用來鍛造刀劍和鎧甲,也比用人力要快上許多。
想到此處宋傑,一邊高興的拉著譚木匠,一邊給晁克己打了個招呼,便又繼續開始齒輪的研究。
……
秋去冬藏,大地銀裝素裹,李家村的人都搬進了剛修建的堡寨內,經過半年的施工,圍著原來宋府修建的一圈房屋基本完工,在外圍又修了三米高的土牆,此時已經不能叫宋府了,而應該宋家莊或者宋家寨才合適,裏麵居住了六十餘戶,近三百口人。
就連從淄川城中請來的匠戶,宋傑都安排了房間,當初的設計是按照一百戶設計,最多能容納五百人居住其中,宋家修了一條水渠,通過水車把淄水引入莊子中。
此時這種義莊的形式十分流行,人們一起居住一起勞動,還能夠互保。
轉眼間便到了正隆三年的春節,宋冒勳在世時,宋家都要辦流水席,所有宋家人全部都要坐在一起過年,今年因為還在宋冒勳祥禫之期,大家隻是一起吃飯,並未張燈結彩,宋傑給每家發了十貫錢,又購置了不少年貨分發,請來那些匠戶都有份。
正月十七是宋冒勳的忌日,宋傑那日便早早起身,和晁克己,宋冒貴父子等人上山去祭拜,過了這日,宋家便一切恢複正常,該燒窯的就去燒窯,該釀酒的去釀酒,晁克己也要開始操練鄉兵,再過三月便要收麥子,如果此時不訓練,來年再訓練便是六月左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