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大基建(1 / 2)

“瀧水和小清河在三縣交界處彙合,如果在高苑縣附近修建一座大壩,淄州北麵數十萬畝土地皆可變為良田,現在他們不是要逃跑嗎,那我們就收了他們的土地,分給流民,讓流民先修水壩,然後把土地全部劃為官田,租給流民。”

“還有,在沂源沂水流過處也可建一座水壩,如果兩邊同時動工差不多要五六萬人吧,剛好現在是枯水期,也便於施工。”

“還有,剩下的人全部去修建顏神城到淄川,顏神城到益都府的道路,然後每縣的道路也要連起來。”宋傑一邊踱步,一邊說著自己的打算,對著桌上的地圖比劃著。

“郡公,各縣之間本來就有官道,到益都城也是有官道的,還要修什麼路。”丁平不解的問道。

“我說的是修水泥路,把到顏神城到益都城,到淄川城和各縣的官道,全部鋪上水泥。”宋傑解釋道。

“啊!?那得用掉多少水泥?這鋪路不會還要用鐵吧,我們可沒有恁多水泥作坊呀。”丁平再次被宋傑的計劃震驚住,這位郡公每每都是異想天開,也不看看現在是什麼時候。

“鋪路當然不用鐵了,水泥就行,水泥作坊不夠就建,一邊修路一邊建,每個縣城都要有幾座水泥窯,這樣不就把這些流民都安置了嗎。”宋傑繼續解釋著自己的計劃。

丁平呆住了,這簡直就是基建狂人啊,雖然這樣能夠安置流民,不過這樣一來,糧食的消耗會比施粥消耗大上許多,原來可以吃大半年的糧食,現在恐怕隻夠四五個月。

“郡公啊,我們哪裏來的恁多錢糧,還有修建水壩和修路,建水泥窯都要銀錢,現在郡公府哪裏來的銀錢?總不能讓十幾萬青壯都去吧?”

“這……這麼大的事,和調動十幾萬大軍有何分別,這麼多人聚集起來,還要讓軍隊維持秩序,不然要是發生騷亂可就麻煩了。”丁平有些為難的說道,宋傑的計劃是好,不過具體實施還得讓他們來做。

丁平說得也沒錯,讓十幾萬人都去修路,水壩,建水泥窯,而且還要管飯,幾乎和調動十幾萬人的軍隊無異,除了沒有俸祿和安置費外,郡公府所耗費的糧食差不多。

更重要的是安全問題,這些人不是軍人,隻是流民,沒有受過訓練,也不拿俸祿沒有太多的忠誠可言。

“那就再招募一支護路隊和護壩隊,一月發三貫薪俸,用糧票代替,合計一萬人,用來維持秩序,對了,剛才提到的城防軍也可用糧票結算,這樣就不用支付現錢。”宋傑思忖後說道。

“郡公,你剛才說要建兩萬城防軍,原來我們就有一萬七千人的主力軍,現在又要建護路隊和護壩隊,又是一萬人,這都快五萬人了,咱們養得起這麼多軍隊嗎?”晁克己聽說宋傑又要擴大軍隊規模,不得不提醒道。

“嶽父,城防軍一定得有,現在我們治下有十二座縣城,每個縣城還不足一千人,我看還算少了,除了顏神城外,宋家軍主力以後就不進駐縣城中,就利用以往的軍寨來駐紮好了,這樣也不會影響百姓的生活。”

“護壩隊和護路隊也不算軍隊吧,最多就算廂兵,如果水壩和路修好了,便可給他們分配土地,也可安排他們進工坊,現在必須要把這些青壯管理起來才行。”宋傑解釋道。

“如果是這樣我們還不如直接進攻濟南府或是周邊各州府,現在趙開山帶著趙家軍南遁,現在東路就剩我們一家的勢力,正是擴大地盤的好時機,而且現在還不缺青壯,如果要擴兵,就在增加幾萬人,把整個東路都占領了再說。”這時葛輝建議道。

這話讓議事廳的眾人都楞了一下,這個提議很有誘惑,讓宋傑不由得心中一動,似乎還真想葛輝說的,現在東路一般的州府都存在一個權力真空,莒州、密州是之前趙家軍的地盤,現在趙家軍跑到了與大宋相鄰的海州和邳州,徐文也帶著十幾萬大軍過去堵截。

現在的山東大部分地區,無論是趙家軍還是金廷的勢力都十分薄弱,而且東邊的濰州、萊州、登州和寧海州都成了被隔離的區域,本身並沒有大軍駐紮,以宋家軍的戰鬥力要拿下也不是不可能。

“郡公,此事還需再好好思忖,現在已近冬季,如果沒有流民我們倒是可以考慮擴大地盤,但現在解決流民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莒州和密州幾乎都是千裏無人煙的荒地,人都逃光了,糧食更是沒有,我們占下來,還得派兵進駐,多了影響益都和淄州的防禦,派出的兵力少了遇到徐文的反擊,恐怕也不是對手,還不如先好好經營淄州和益都,等明年夏收後,有了足夠糧草再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