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 權力和人性(1 / 1)

博山居仿照王府形製建有議政殿,尚書房等,後來又增加了五棟高六到九層的高樓,本來是作為宋傑和後妃的居住之處,現在變成了大同社社員的辦公之處,而大同社的這些社員成了首批入駐高樓大廈的白領一般的人物,算是開了個曆史的先河。

在華國,現在十分流行修建樓房,不過目前最高隻有八樓,原因是宋傑居住的樓房隻有九樓,因此大家都形成了一個共識,建樓不能超過九樓,不然就會有違製之嫌。

當然在沒有電梯的年代,樓房建得過高,每日爬樓梯也會讓人累得夠嗆,這個時代能住高樓的,可不是田地裏勞作的農人,更不是軍隊裏的士兵,除了做官的,便是大商賈,這些人的體力可不會太好。

後世也是如此,剛有高樓的時候,能住進去的一定是有頭有臉的人,但高樓一多起來,在城市中能住矮房子的才是有錢人,曆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並不是因為曆史喜歡走老路,而是人性使然,即便是犯過的錯也同樣會再犯。

人人都知道殺人償命,卻還是會有人犯,人人都知道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卻總有人不願意讀書,人人都知道貪汙受賄是違法的,必然會受到製裁,卻總有人忍不住,這都是人性的缺陷,永遠也改不了。

一路上宋傑也在考慮,大同社作為他對未來理想政治而設定的堡壘,既是對後世的模仿,也是他認為最為合理的模式。

王權、軍權、行政權,監察權,構成了封建王朝政治的三維,王權處於頂端,也是平衡軍權、行政和監察的鍾擺,現代意義的司法權不存在,是從屬於王權和行政權的。

除了王權外,其餘權利都是群體性占有,極容易造成這個鍾擺的失衡,因此才有相權、軍權與王權之間的矛盾,而曆代君主繼位後要做的和最想做的事便是加強王權(君權),這必然會讓相權和軍權的利益受損。

王權對於相權和軍權來說,相對勢力薄弱,因此一個皇帝想要坐穩大位必然要依靠一方,再打壓一方。

唯有讓王權與一個群體產生利益的高度切合,才能使王權更加穩定。

大同社的目的便是讓其成為王權的天然盟友,並無條件的支持王權,這才是宋傑成立大同社的目的。

當然大同社的宗旨也是一個十分吸引人的噱頭,天下大同本來就是天下人追求的目標,特別是對於底層民眾來說,打破階層的隔閡,獲得階層晉升的通道才是最吸引他們,而王權給了他們這樣一種機會,通過大同社便可能實現。

不過這次出現的腐敗案卻讓宋傑有些迷惘,那個叫方平的巡察使以及便是大同社的成員,而且十分年輕,是乾元二年的進士,跟隨宋傑參加過登萊反擊宋金的戰鬥。

那一次的科考宋傑出的殿試題目便是何為大同,隻要參加的學子都被錄用為進士。

其中包括了許多貧寒子弟和流民子弟,在那個時候他們對大同的渴望便是改變命運,獲得階層晉升的通道,當他們獲得了,許多人別宋傑委以重任成為監察使。

但是這次這些人集體淪陷,大部分都成為這次腐敗案的元凶。

這真的應驗了宋傑當初的猜測,越是貧寒家庭出身的人,當做了官後貪腐的概率越大,就如同一個餓久了的人,突然看到一桌的美食,他能不動心嗎?

大多數人恐怕都不能,這,還是人性使然。

以至於宋傑的迷茫在於到底大同社應該招收什麼樣的人才行,按說一個社會的治理隻有這個社會的精英才有可能治理的更好,但這個時代的精英大都來自那些家境優渥的家庭,隻有他們才能享受更好的教育,見識更多的世麵,比一般人更早明白一些道理,並得到父輩或祖輩的支持。

但這些精英大都進入了行政體係中,宋傑能夠讓他們成為大同社的骨幹,並真正成為王權的同盟軍實在是太難了,除了少數人外,這些精英最先想到的定然是家族和自己所處階層的利益。

大同社還有另一個問題,它本身並不能創造財富,而且社員還要繳納一定數量的會員費才能支持運作,盡管宋傑在大同社注入了不少資產,包括博山居在內,但要讓大同社壯大,並杜絕貪腐,必須要讓大同社有經濟的保障才現實。

宋傑的思緒一直延伸到了後世的做法,當然讓大同社擁有社產他又許多辦法,但這樣一來又將麵臨許多的問題,一定會與朝廷以及商幫爭奪利益,並可能演化成不可調和的矛盾。

“王上,他們都到了,您看是否在議事大廳接見他們?”邊豹的聲音打斷了宋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