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想刺激下劉琮替秭歸縣城的老百姓出出氣,不想劉琮不吃這一套,還畫出了道道,自己要是再不下去,隻怕要被人恥笑。打就打!
如果這二公子武藝能勝過自己倒也你算得一個武將了,那就順水推舟讓官兵進城便是。
李嚴也顧不得眾人勸阻,一人一騎出了城門來到城外,上下打量劉琮:“不是李某好鬥,隻是受秭歸百姓所托,還望都尉大人回去稟明將軍,派一能人鎮守秭歸!”
“廢話真多,打是不打,不打便叫人開門!”劉琮鐵了心要讓李嚴降服,自然不會錯過機會。
“那李某得罪了!”
“放馬過來吧!”
兩人便不再客氣,錯馬交鋒戰在一起。一開始兩人並未使全力,在李嚴看來,劉琮不是賊人也不是敵人,而是荊州之主劉表的二公子,萬一傷著了這位,他也吃不消。心態和當初甘寧差不多。
劉琮是為收李嚴而來,自然沒必要一上來就下殺手。你把人砍傷了還怎麼招降。
漸漸的李嚴就發現情況不對,這劉琮看似文弱,似乎身手不賴。很明顯還藏著實力,隻要自己每次加力發揮,對方馬上就有應對。後麵觀戰的甘寧、魏延剛開始也是十分緊張,深怕劉琮有意外,時刻準備上去施援。可等到後麵他們便發現自己的擔心是多餘的。
再看戰場人,劉琮和李嚴兩人,不知不覺雙方就戰了二十來彙合,場內場外稍微懂點武藝的人都能看出來,李嚴已經處於劣勢。
李嚴是大汗淋淋,劉琮卻是見招拆招,不是劉琮不認真,他在尋找空檔。
很快他就如願了,李嚴一招前刺,加大力氣想壓製住劉琮。劉琮卻是不接,身形一閃,躲過槍頭,此時李嚴身體已經嚴重前傾,本來如果劉琮要是硬接,必定往後閃,兩人距離還是差不多,但劉琮往旁閃,躲過之後勒馬上前,兩馬錯蹬之際身手一抓,李嚴整個人居然被扯到了劉琮馬背上。
“本都尉這番身手夠分量鎮守秭歸麼?”劉琮將手中武器一扔,雙手將李嚴按在馬背上。
“劉都尉好身手,李某認輸。”
既已認輸,劉琮便將李嚴放下,自己朝著身後的甘寧、魏延招招手,便翻身下馬。
甘寧、魏延連忙過來意yù捆住李嚴,劉琮擺擺手,示意不用。
那李嚴也不是不識相之人,連忙半跪在地“草民有眼不識泰山,還望都尉大人見諒。”
“起來話,站在你和城中百姓立場,你並無大錯。”
“謝大人!”
“趕緊開城門吧,本都尉還有事要辦!”劉琮倒是想和李嚴坐下來喝點酒慢慢交流感情,無奈夷陵城郊還有數百傷兵和俘虜,剛才一戰也俘虜三百餘山匪,秭歸縣城民心浮動,必須盡快控製局麵。
嚴也不再矜持,朝著城牆上揮揮手,城門立即從裏麵打開。
“傳令所有將士不得民眾,違令者斬!”劉琮故意提高聲調,一半是給部下聽,一半是是給李嚴聽的。
“諾!”
眾人翻身上馬魚貫而入,在李嚴的帶領下,劉琮、魏延、甘寧直奔縣衙。等到了縣衙一看,衙門倒是沒有什麼破損,看起來這裏戰鬥並不激烈,隻是城牆破損確實讓人不解。
“李嚴,你來這些到底發生了些什麼?”
“諾!”
李嚴便一五一十的將山匪進逼秭歸縣城,縣令組織抵抗的一直到秭歸城破,山匪外出,自己乘機控製縣城的情況大致了一遍。
真如劉琮所預料的那樣,秭歸縣城原本有五百縣兵,隻是縣令疏於防範,城牆早就被人做了手腳,待到雙方以開戰,五百縣兵竟然有一百餘人投靠了山匪,裏應外合,縣令甚至來不及通知縣內個豪族組織家丁抵抗就被掛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