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看今日大河兩岸,千裏饑荒,漂血萬裏,便能揣摩昔日莊兄一二心情。哎!也難怪,張角騷亂九州時,莊兄立時憂愁悲憤,竟背生毒瘤,吐血而死。”
“莊兄卜筮時,你我皆不信,寧留戀山水,也不願助莊兄成事。時至今年,大漢一日日愈發衰弱,更是或現春秋諸侯爭霸局麵,漸有當年莊兄卜爻端倪。這幾年來,你莫非就未嚐重新考慮過此事?”
道人扭頭轉向北方,遙望許昌,沉默不語。劉協和荀彧自然明白,這二人嘴裏的莊兄自然就是傳中的南環老仙。不過這些隻是傳,世人都懷疑張角嘩眾取寵,莫不是這世上真有此人?
書生見道人不再言語,亭內逐漸沉悶,遂為緩和氣氛,另起話頭,向左慈言道:“仙師,這兩少年乃我魯陽望族,其祖父與我家有恩。吾不忍其幼子未建功業,便似他那般匆匆離世。仙師你精通堪輿方術神仙之道,可有辦法為這二人改換命理,延年續福,了結我與他家恩情?”
左慈搖頭道:“自救尚且不能,何以救人?正如言易行難一般,窺視道仙機易,逆改命難。蓋人心有限,不能囊括下億萬兆民,萬裏山川河脈,稍有變數,便全然不知。救不得,救不得。”
書生略略有點遺憾,道:“卻是可惜。”
左慈安慰儒生道:“人貴自救,不能勉強。”
其餘三人聞言便是不再吱聲,周圍有開始安靜起來。
最後還是那年紀較大的書生打破了沉默,他沉思良久,抬頭望著左慈:“仙師,你這次尋我們出山,到底所為何事?你也知我性情,下大亂或者下大治,在我眼中好比野雞土狗;死十萬人也好,死百萬人也好,其實我都懶得理會。似莊兄那般辛苦經營,卻是與我涇渭分明。”
左慈嗬嗬笑了笑:“何必這些話。自春秋時,你們祖師鑽研龍氣詭變時,你們這一脈傳人,無不研習堪輿斬龍之術。始皇帝滅六國,鎮江南;高祖皇帝提劍定六野,合八荒;世祖皇帝於亂世中興。他們身邊何時曾少了你們一脈身影。今亂世不定,你們一脈門人,能按捺住心性,不去出山從龍?”
聽得二人如此對話,劉協不禁有靠近了幾步,不怪劉協好奇,而是這幾人所談論的不是命所歸就是人倫綱常。這道士已是十分神秘,似乎這兩個書生還是道士請來幫忙的?荀彧也是大為好奇,沒想到又在這裏碰到左慈,難道是翼?
劉協不認得那老道士,荀彧可是清楚的記得當年他是如何戲耍曹操的!如今曹操和劉琮決戰在即,這老道士卻出現在漩渦中心,恐怕絕非雲遊那麼簡單!
就在此時,那少女白青似乎剛剛才發現劉協一行人等,隻見她緩緩站起朝著劉協等人微笑著點頭致意。
然後轉向左慈:“師尊,有客人來了!”
“哦?”左慈頭也不抬,目不斜視。
這荀彧看在眼裏,心想,你們啊,真能裝,我們這麼幾個大活人,莫非你現在才看到?正欲上前跟幾人打招呼卻不想左慈又話了。
這次還是沒有衝著他們,而是對著年輕一點的書生道:“身為人子,可願繼承你父親意誌,入世從龍?”
入世從龍?劉協再笨也知道老道士在什麼,頓時一驚,還以為自己的身份被識破了呢。可再聽下去,他發現自己似乎多情了。
隻見那先前還是分和氣的中年書生臉色一變,跨步遮住少年,冷聲道:“入世從龍,爭霸下,非成必死,秦末、王莽亂世,無不如此。你隻知某人從龍建功,但你又可知,又有多少奇人異士,橫死非命?世祖中興時,兵家傳人巨無霸,高一丈,腰十圍,縱橫世間十餘年,不嚐逢一合之敵。
且其又身懷無數兵法奇策,自謂能助王莽革改下,建新朝,孰料尚未立功,便被其他世祖帳下奇士合殺。莊兄年八十,才饒幸生得一子。老鬼,你莫非欲令莊兄自此無後乎?”
左慈不理那書生,一把將其推開,直麵少年,繼續問道:“賢侄以為如何?若是賢侄寧願老死深山,我亦絕不勉強。”
少年麵現遲疑,目光搖擺不定。很顯然這是一個艱難的決定,尤其是那中年書生先前的話讓他很是猶豫。居民啊就這麼僵持著,還是白青起身給眾人又倒了一盞酒。
少年在左慈的逼視之下勉強道:“且看師叔所薦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