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仙人戲龍(1 / 2)

左慈聽罷長舒一口氣,有戲!那中年書生則是直跺腳,恨不能將左慈生吃了!

劉協和荀彧等人則是豎起了耳朵,想要知道這左慈打算將這書生推薦給誰。卻見左慈對周青年書生招招手,示意他附耳過去!

劉協和荀彧當然不知道左慈其實布局等待他們很久了。白青數次幫過劉琮,這年輕書生豈有不知到左慈的是誰?

不多時,少年起身向道士仔細行禮,而後才問道:“今諸侯迭起,聲名最烈者,不過三人,曰中原曹操、荊州劉琮、揚州孫權。曹操坐擁河南、河北。手下兵強馬壯,猛將、謀士雲集。反觀劉琮人員乏闕,道路不暢。

道路不暢,則不能運兵千裏;人員乏缺,則後繼無力。

且劉琮處於曹操、孫權、和關係諸侯之間,,今聽聞曹操欲調數十萬大軍反撲荊州,以報劉琮偷襲許昌之恨。師叔元和卻單單看好此人?時,地利,人和,劉琮無一。師叔怎會令侄投靠他?”書生似乎一臉委屈。

“是啊,是啊。你這道士分明是坑人嘛!”漸漸來到幾人身旁的劉協也是在一旁插話道。在他看來,自己這個皇帝自然不是道士眼中的龍了。但是要是讓他選,他也會選擇跟隨曹操征戰下,這老道士既然與書生父親有交情,怎麼會讓他往火坑裏跳呢?

左慈仍舊不看劉協一行人,而是起身倚靠憑欄上,眼望遠處,向少年解釋道:“凡成大事者,必觀其未來而不可執著於眼前。就譬如亭外桂花,眼前雖是好花,可數月之後便要凋殘入泥,融入凡塵。”

“秦失其鹿,首義者為陳勝吳廣,而得其利者卻為項籍、高祖皇帝;王莽篡逆,募兵四方者為齊武王劉演,而登帝位者為世祖皇帝,自此上溯夏商周三代,無不如此。蓋首義之人,心力全耗在如何打破格局,從而不能創基下。”

“今日形勢雖曹操占據中原、河北等地,然我可以斷言,未來能爭霸下,或登子重位,或成春秋首霸者,必是此人。”

“之所以看重劉琮,卻是因為其目光明略,心中藏有下大勢。自夷陵城外,劉琮應卦變之象後,我便一直關注他。江陵、沙羨、襄陽、樊城、成都,他所為一切,我皆了然於胸。賢侄,你若有空,可將劉琮所作所為,按照時間演變,參照朝堂紛爭,連勢成一條線,便可知他之將來籌劃,絕不簡單。此子,心懷淩雲之誌呐!”

“尤為難得的是,劉琮雖心懷大誌,卻堅韌異於常人,絕不求一時得失。何況他還是漢室宗親。不過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或許將來此子不能等大位的原因就是因為宗室身份。但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節製下的親王那是板上釘釘啊!

“出戰山匪,劉琮首陣見敗。當此時,若是黯然退下,必定因為此次戰敗,從此位止於官宦子弟。便是如此境況下,劉琮為未來計劃,竟敢不顧自身生生死,冒險迎戰,逆襲山匪。曹操八十萬大軍壓境。部屬主降者不計其數。更兼劉備、劉琦從中作亂,欲分荊州,劉琮卻能擒劉備,退曹操!由此可見劉琮堅韌、勇武、破釜沉舟。”

“前朝,元皇帝上訴宣皇帝,以為國家局勢紛亂,人心狡詐,國家應以德治國,宣教人心。宣皇帝立時駁斥,言漢家製度,本以霸王道雜處之,豈可純用德教儒術,偏失其他?劉琮主掌荊州一來,不但秉承其父廣開學館,更是召集張仲景等人開醫館傳醫道。下瘟疫橫行,獨荊州無事!足見其宅心仁厚!

“劉琮之父劉表墳上,有一株三尺高幼苗,暗含崢嶸,根脈之側,幼龍氣息盤旋,不曾外泄分毫。為實驗這龍氣氣數,我遂折斷這株幼苗,以此觀龍氣變數。三尺幼被折斷後,龍氣瞬間潛入地下,卻不曾消散分毫,由此可見劉從勢力根基渾圓。”

“另,我才折斷三尺幼苗,便傳來劉琮困阻成都,入不得城來消息。可見這劉表墳上龍氣,的確與琮杲連成一體。龍氣遇折苗之害,劉琮亦立時被蒙蔽心中靈誠,事事不順,以致劉璋有意歸順卻不料其部下黃權反水,據成都而負隅頑抗!”

聽到此處,劉協和荀彧皆是一驚,起初還以為這道士滿口胡言,現在看來確乎其實?

而那中年書生突然打斷左慈講述:“老鬼,你果然還是四處惹禍,殘害百姓。你若不折三尺幼苗,劉從定然能順利入得成都,那成都百姓也不會有那無妄之災!你這麼輕輕一折,卻是折損他不少氣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