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郭淮的潰敗在曹真的意料之中,但又出乎他的意外。想要靠著郭淮的一萬五千人擋住魏延大軍是不現實的,但嶴鎮沒想到的是郭淮也算略有名氣,排兵布陣很有心得。卻沒有堅持兩,還沒等到魏延到來就被漢軍的先鋒給破了。一萬五千人最後逃回長安城的不過區區四五千人。
如此一來加上曹真這些瘋狂募集的新兵,整個長安也不過隻有一萬五千人!在潼關和武關先後被漢軍封鎖的情況下,曹真自己也不知道這些人嗎困守長安能夠堅持多久。他隻是希望皇帝陛下能夠迅速平定內亂派兵支援關中。如果來遲了,這關中便是成了漢軍的地盤。
關中丟失,涼州便是更加孤立無援,在漢軍的三麵包圍之下肯定也是堅持不了多久,如此一來大魏國三分之一的土地就要被漢軍占領,這是曹真不願意看到的。這些年他跟隨曹操南征北戰,從一名懵懂少年到現在獨當一麵是多麼的不容易,曹真很不甘心。
比曹真更加不甘心的自然是曹丕。好不容易熬到父皇曹操死,自己還想著能夠順利即位,享受一番之後率領文臣武將開疆擴土。曹丕是在睡夢中被人韓醒來的,原因無他,駐守河內的司馬懿得知曹彰率兵興師問罪,連夜飛馬報知鄴城曹丕。
人到中年,睿智沉穩的司馬懿當然不是害怕曹真能夠掀起多大的風浪。別曹彰隻有三萬人馬,就算是十萬,這些人大都是跟隨先帝曹操南征備戰的精英。他們很有自己的主見,司馬懿之所以在選邊站的時候堅定的站在曹丕這一邊,就是因為曹丕夠隱忍,夠沉穩,是眾皇子中最能夠堪大任的一個。
隻要曹丕占著道義,司馬懿就不怕曹彰翻,但曹彰帶走的可是三萬前線部隊。如果是駐守許昌的,還不至於出大事,但這些兵馬是駐守長安的!魏延一向對關中虎視眈眈。很快司馬懿的擔憂就成為了現實。
在得知魏延率兵進犯之後,司馬懿帶著黑內三千人馬匆匆趕往潼關方向,試圖在路上攔截曹彰。曹彰怒氣匆匆的趕往鄴城,三萬精兵日夜兼程,在抵達洛陽城外的時候被司馬懿攔住了。
司馬懿想著自己的大哥曹丕,曹彰是知道的,但當看到司馬懿隻帶了三千人前來不由得覺得勝券在握!隻是司馬懿與曹彰鍵之後便是一頓嗬斥,完全不像一個臣子對待皇子的態度。
不過也正是這一頓嗬斥,讓曹彰開始心慌。司馬懿得沒錯,就算是爭大位也要有位置可爭才行。自己這麼冒失的帶著兵馬離開長安,直接的後果便是關中空虛,長安空虛!
“軍師,如今該當如何?”曹彰意識到自己犯了一個非常嚴重的錯誤,也顧不得皇子的身份,一臉恭敬的望著司馬懿,希望他能夠幫自己解圍。曹彰知道,如果沒有漢軍搗亂,或許會有部分武將站在自己這一邊。
憑借自己所帶的三萬精兵或許能夠直搗鄴城。但自己前腳剛走,漢軍就三路攻魏國,這樣一來曹彰就成了眾矢之的,別其他人,就是曹彰麾下這三萬人馬隻怕是一大半都不聽曹彰指揮了。外地當前,誰還有心思跟著你去奪嫡?
但自己率兵離開長安,目標直指鄴城,曹丕肯定知道了,其他人也肯定知道了,曹彰現在屬於騎虎難下了。如果輕易放棄這三萬兵馬,可能會死的很慘。但如果執意繼續進犯鄴城,不但毫無勝算,而且兄弟之間的相互攻伐隻會便宜了漢軍。
二十年前袁紹三子爭奪大位的教訓還曆曆在目。袁紹官渡大敗,但並未傷及根本,曹操依然如芒刺在背。但袁紹的突然病故,讓整個北方形勢翻地覆。曹操自認為一生最強大的敵人卻沒有解決好子嗣的問題,導致三兄弟反目,曹操僅僅用了兩年時間就掃平了河北。
司馬懿看了看年輕氣盛的曹彰道:“點下可率兵立即返回關中,堵截魏延大軍,如能成功拖住漢軍,懿定當稟明聖上,對點下網開一麵。懿這就率兵前往宛城增援……如今漢軍三路攻魏,虛實不明,理應多頭應對才是!”
“如此便多謝軍師了,還望軍師在大哥麵前多多美言,彰這就率兵返回關中。”聽聞司馬懿要前往宛城,曹彰似乎又看到了一絲希望,如果司馬懿被漢軍拖住,自己再率兵殺個回馬槍,不定就能夠拿下鄴城奪下皇位?所以曹彰當下答應著司馬懿,隨後便轉身準備帶著兵馬折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