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被驚醒之後,戰報像雪片一樣飛來,開始還自己那個三弟曹彰領兵擅離防區,緊接著便是漢軍三路攻伐,潼關失守,武關被斷……曹丕雖然在軍事上不如曹操,但政治敏感性還是有的。他當然想到了二十年前的曹袁之爭。
更何況,如今魏國對於漢的優勢並沒有當年袁紹對於曹操的優勢那麼明顯。而魏國大臣們聽聞劉琮分兵三路來攻,更是嚇得坐立不安。他們與劉琮打了十多年交道,自然知道劉琮是個敢於進軍的上位者,但從來不打沒有把握的仗。
他們更加不知道的劉琮作為一個穿越者,在過去的三年裏表麵上看起來是要和魏國和平相處,私底下卻無時無刻不在準備北伐!他等得就是一個時機——曹操去世!這在旁人看來或許有點虛無縹緲,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曹操的死固然是最佳時機,但你知道曹操什麼時候死?
可劉琮偏偏知道,就算不能準確預測,也是猜得**不離十,畢竟曹操南征北戰,戎馬一生,突然間停下來開始享受帝皇的生活,自然就離生命的盡頭不遠了。這是曹操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時日不多。而另一方麵,也正是突然閑下來加速了曹操生命的終結!
大漢上下抱著必勝的信念,而魏國國內卻有人開始犯嘀咕,曹操在時,也隻是勉強抗衡劉琮。如今曹操病逝,曹丕軍師才華明顯不如曹操,而劉琮卻是正當壯年。最要命的是曹彰這個王八犢子竟然擅離防區,在一些悲觀的人看來,這無異於將整個關中地區拱手相讓!
魏國能夠與漢抗衡的一個重要因素便是魏國有強大的騎兵,而北方多平原。騎兵優勢讓劉琮無法孤軍深入。但如果劉琮得到了關中,那麼涼州也必定成為紅之物。有了涼州,劉琮同樣可以打造一支強大的騎兵。
與司馬懿一樣憂心忡忡除了曹丕還有三條戰線的主將曹真、徐晃和張遼。尤其是東線的張遼。這些年來江東一直不曾太平,甘寧和陸遜二人一唱一和,將便將逐漸推至淮河地區,張遼所在的合肥已經成為了一個凸起,被廬江和建業包裹。
而劉琮在得知魏延派人搶占通關之後,便是要傾盡全力配合魏延實現當年的子午穀計劃。所以在開展後不久,劉琮便移駕新野,號稱要禦駕親征前往許昌。著關羽、於禁二人日夜攻宛城!
司馬懿見自己預料不差,便是先哄著曹彰去奪回潼關,自己率洛陽、許昌守兵兩萬人火速趕往宛城支援徐晃。一場預謀已久的北伐中原的戰鬥就在曹操病逝之後全麵開打。而且這一次,劉琮也沒有再做保留,包括中路,盡調襄陽、江陵大軍圍攻宛城,目的就是要讓東西兩線安心攻伐,尤其是關中魏延,采取關門打狗!
魏國在關中、涼州地區原本有超過七萬將士,在何重兵屯駐漢中的魏延雖然有差距,但至少可以堅守。曹彰的突然離去打亂了曹真的整個部署,而郭淮的快速敗退讓曹真不得已隻能龜縮長安,等待安定、水等城池的增援。
魏延當然不肯放過這麼好的機會。潼關雖然險要,但也架不住魏軍日夜攻擊,所以他必須趁著中路被牽製,潼關、武關被掐死的這段時間將關中和涼州的魏軍盡快收拾幹淨!
在抵達長安之後,魏延立即讓龐德、黃忠率領一萬步騎繼續西進,截斷增援魏軍,自己與龐統、鄧艾等人將長安四麵圍定日夜攻城。龐統原本想要仿效當年劉琮攻成都時才用孔明燈趁夜空隙,礙於長安人口眾多,加上劉琮有過吩咐,魏延隻得采取原始的功臣辦法。不過相對於成都而言,長安雖然牆高城大,但士氣完全不能同日而語。
當年黃權在成都負隅頑抗,準備魚死網破。而如今曹真手中的將士中有五千多人是新兵,完全沒有戰鬥經驗,在城牆上也隻能做些輔助工作。另外五千人則是從長安前線潰逃回來的,他們親眼見證了魏軍占盡優勢的情況突然被漢軍破陣然後一頓絞殺!所以盡管曹真、郭淮等人率兵能力出眾,但奈何樵夫難為無米之炊!
守城雙方的騎兵都很難發揮優勢,曹真隻能眼睜睜的看著長安的城牆出現一段一段的豁口,看著自己的一萬五千將士一日比一日的少下去。魏延五萬大軍攻城,長安四周十分空曠,堅持不到半個月,長安南門就被魏延等人突破,隨後數萬大軍湧入城內,曹真終究還是沒有等到援軍的那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