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琮抵達新野之後便開始陸續向湖陽等地派兵,準備奪取周邊縣城之後對宛城形成合圍。司馬懿為應對劉琮大軍親自鎮守宛城,遣大將徐晃吞並涅陽(今鎮平)互為犄角之勢。宛城屯兵四萬,徐晃領兵兩萬。
為了適應實時變化,劉琮將大營前移到鄧縣,同時下令原先攻擊宛城的關羽取道涅陽,自己則厲兵秣馬,準備與駐守在宛城的司馬懿一決死戰。在劉琮的計劃裏,如今魏國內亂,司馬懿是大魏國的柱石,如果能夠擊敗司馬懿,甚至比占領關中還有震懾力,能夠加速魏國從內部瓦解。就算不能全殲敵軍,如果能夠抓住司馬懿對曹丕的打擊絕不亞於死了父親。
隻不過不同的是,劉琮想打,司馬懿則做出一副全力防守的樣子,他深諳用兵之道,知道現在這個時候時間就是拯救魏國的良藥。隻要之際在宛城穩住陣腳,劉琮中路大軍就無法抵近許昌,那麼鄴城就會安全無憂。許暢無憂,那麼無論是西線還是東線都暫時威脅不到都城。魏國便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在全國調集兵馬應對。
宛城雖然屬於荊州,但自從張繡投靠曹操之後就在曹操的控製下,加上這些年來一直處於前線,所以駐守宛城的大將無一不在自己任上加固城牆。如今司馬懿更是囤積重兵,想要短時間內取得戰果不大現實。但如果讓曹丕緩過勁來,不定將會陷入更持久的戰爭當中,所以劉琮現在迫切希望能夠迅速加以突破。
麵對司馬懿的嚴防固守,劉琮和法正等人也一籌莫展,多次進行試探性和全力的進攻,都沒有起到多大的效果。
不得不,麵對司馬懿這位統帥型的將才,不論是作戰指揮、謀劃對策、戰略布局都能做到獨當一麵,就算是守城方麵,也不比在行的守將差多少。
時間過的越久,劉琮越焦急,不僅是司馬懿這方麵給他帶來的壓力,就連消失已久的曹彰,也讓他寢食難安,曹彰是劉琮三路伐魏的最大變數,如果曹彰帶著兵馬從羅陽光迅速折返,潼關方麵張任必定吃緊。如果司馬懿為了確保中路,讓曹彰增援宛城,那麼宛城將會更加牢固。
“主公,社旗丟了。”隨軍的監督司馬拿著剛從前線方麵送來的急箋步入堂內,向著正在與法正交談的劉琮言道。
劉琮此刻正在與法正探討著下一步的作戰方針,並且聚攏在一張圖紙上不斷的圈圈點點,當聽到傳令官帶來的消息後,劉琮臉色驟然一變,雙眉緊鎖在一起,眼中也露出了一絲不敢置信。
看來司馬懿比自己想象中的還老道,社旗表麵上看起來是無關緊要之地,但現在劉琮將目標鎖定涅陽的徐晃,社旗的作用就體現出來了,司馬懿這個時候派人奪取社旗就確保了宛城左翼兩翼的安全,就算有一側再次被劉琮奪回去,隻要掎角之勢還在,宛城守軍的威力就能全部發揮出來。
“主公,關將軍來報進攻涅陽受阻……”
“主公……”
陸續有不利消息傳來,進攻涅陽受阻還算是在劉琮的預料當中。原本駐守涅陽的徐晃就是鎮守宛城多年的徐晃,關羽在兵馬步占優勢的情況下占不到便宜也算正常。但如此一來,就等於逼著劉琮帶著大軍去打司馬懿那個烏龜殼!這樣的傷亡肯定是漢軍大,而且進展肯定緩慢。
劉琮也知道此時不是發脾氣的時候,深吸了幾口氣,盡量讓自己平靜下來,然後道:“萬萬不能讓魏軍將宛城和涅陽、社旗全部占據,否則對我軍的打擊太大了,我們承受不起。”
“可是此刻,司馬懿一直固守,我們根本沒辦法在短時間內破城。”
法正深思片刻,向著隨軍司馬問道:“徐晃麾下共有多有兵馬?”
司馬答道:“丹陽青州兵有三千之眾,普通兵馬也有兩萬之數。”
“青州兵,下有數的精兵啊,戰力堪比錦衣衛,沒想到徐晃手中掌握著一支數量如此多的青州精兵。”劉琮歎道。
想起曆史上曹操手上就握有一隻強勁的青州兵,劉琮就是一陣羨慕,隻不過也僅僅是羨慕,劉琮自認為自己的王牌部隊錦衣衛在人數相等的情況下絕對可以擊敗所謂的青州兵。不過錦衣衛有他們的分工,用來正麵戰場作戰有點太浪費了。
“主公,我有一計可以擊退徐晃。”法正眼中精光一動,緩緩的道。
劉琮看了一眼法正,並沒有因為法正想出解圍的方法感到高興,反而更加的擔憂了,道:“孝直,雖然我不知道你有什麼辦法,但一定相當冒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