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空城計(1 / 2)

隻不過從始至終,劉琮都沒有什麼,也沒有阻攔,因為形勢所迫,在加上對於法正表現出來的的信心,劉琮隻能去選擇相信,希望法正此次能順利拿下涅陽,擊潰徐晃。隻要徐晃一敗,法正與關羽兵合一處,可以分兵迎接可能增援的曹彰,也可以繞道魯陽對宛城進行合圍,截斷宛城的補給線,好處自然足夠值得冒險。

法正走了之後,劉琮立即收縮僅剩的兵力,滿打滿算加起來也僅剩下一萬五千之眾,這點兵馬,守城都不夠用,就不要對付司馬懿了。

所以,因為兵力的不足,劉琮也沒有再繼續對司馬懿進行強攻,但是如果一反常態,引起司馬懿的猜疑那就不好了,所以劉琮開始采取疑兵之計,不斷的在司馬懿所駐守的宛城十裏之外故布疑陣,多豎旗幟,掩人耳目,接著開始大造聲勢,鑼鼓齊鳴,一副準備隨時強攻的樣子。

這個辦法雖然有效,但是效果不長,司馬懿是什麼人,鬼精鬼精的,他雖然沒有立刻看出破綻,但是劉琮一反常態的表現,也已經讓他心中起疑。

在過了一之後,劉琮的兵馬還是一副即將要打又遲遲不動的樣子,司馬懿終於發覺了問題所在,開始派出兵馬出城前去試探。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司馬懿一方麵的兵馬剛剛出城,劉琮一方馬上開始鳴金,大軍宛如海水退潮般一溜煙的就撤回了鄧縣。

得到這個消息,司馬懿愣了許久,就連手中時常拿著的羽扇也因為手一哆嗦掉在了地上。隨後,司馬懿仿佛想到了什麼,一臉的震驚,隨後是一種驚喜和後悔夾雜在眼中。

驚喜的是,司馬懿可以認定劉琮手中肯定沒有多少兵馬,至於原因肯定是抽出大批的兵力去對付涅陽的徐晃了;後悔的是司馬懿現在才想通問題所在,因為一時的遲疑,讓他浪費了一一夜的時間,這一的時間裏,隻要司馬懿一鼓作氣,就可以吞下劉琮僅存的兵馬,但此時卻讓他後悔不已,沒有把握住真正的良機。

劉琮大軍襲擊徐晃是一前,司馬懿此時再拍援軍已經來不及了,而且如果真要從宛城派兵去增援涅陽,豈不是造成宛城空虛,一旦援軍在中途被攔截,便會造成兩城空虛,劉琮趁機而入。所以司馬懿不打算在冒險增援涅陽,隻不過漢軍派重兵攻涅陽必定中軍空虛,如果不趁機給予中軍打擊,等到徐晃落敗宛城便會孤立無援。

“傳令,大軍即可出馬,兵發鄧縣!”有些痛恨失足的司馬懿臉色不出的陰沉,此時的他有種被耍弄的感覺,恨不得現在就將搞出疑兵之陣的人碎屍萬段。這也是他駐守宛城一來的第一次主動出擊,他要打時間差,搶在劉琮大軍回援之前襲擊鄧縣,不管成敗如何必須盡快回到宛城駐防。如果劉琮在鄧縣,必定會讓漢軍軍心大亂,極大的震懾周邊漢軍這樣也能有效的支援徐晃。

號令一下,連日來已經無比憋屈的魏軍將領就像打了一針興奮劑,一副磨刀霍霍,饑渴難耐的樣子。

這些,因為司馬懿不得出戰的命令,害得本應該在沙場上衝鋒陷陣的魏軍將士們,可是吃夠了苦頭,吃盡了窩囊,現在一聽都司馬懿放令出戰,就已經迫不及待的下去安排兵馬了。急切的盼望著殺進鄧縣全殲鄧縣漢軍。

幾乎很快的時間,司馬懿率領大軍浩浩蕩蕩的出發,旋即兵臨於鄧縣城下,不過眼前的一幕,讓司馬懿和一班魏軍將士以及身後所有的士兵都為之愕然。

為什麼?因為他們此刻看見鄧縣的所有城門大開,空無一人把守,就連吊橋都整整齊齊的擺放著,仿佛是在迎接著他們的到來。

抬頭一瞧,就連本該十分穩重的司馬懿都大跌眼鏡,城樓上插滿了旗幟,卻不見一個士兵,可以完完全全的呈現出一片空城的樣子。

等等!空城計!

司馬懿靈光一閃,那十分動容震驚的麵孔上閃過一道明悟,隨即冷笑連連,然後放聲大笑。他一直擔心曹彰言而無信,如果此時再不顧全大局而是帶著兵馬直撲鄴城,那麼曹丕將無法騰出手來調集援軍支援前線,所以這些日子司馬懿和徐晃過得可謂提心吊膽。

現在徐晃有危險,司馬懿必須要在鄧縣取得一場大勝才能夠快速穩定局麵。南陽的戰局可謂對整個大魏國有至關重要的坐擁。勝,則切斷漢軍中路攻擊的同時也可以震懾曹彰和其他擁兵自重的將軍。敗則可能導致漢軍三路迅速圍攻許昌,同時曹彰也可能繼續作亂。

司馬懿知道這些,他自然認為劉琮也是一個優秀的軍事家自然知道南陽戰局的重要性,但他為什麼會如此輕率的將鄧縣拱手相讓呢?所以司馬懿隻能用大笑來掩飾自己的情緒,一麵絞盡腦汁在想應對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