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見客是有規矩的,地點不同,表明了親疏遠近。尋常客人,大堂相見。而書房之地,乃是內宅,非親密之人不可。長孫無忌讓李牧書房等候,明他把李牧當成子侄看待。這與生氣不生氣無關,與禮數有關,他看的是李績的麵子,不管怎麼,李牧是李績的義子,僅此一條,就值得他書房一見。
李牧並沒有等太久,約莫隻有一炷香的工夫,長孫無忌就來了。李牧起身行禮,長孫無忌趕緊攙扶,客套一番之後,分賓主落座。
若看此時長孫無忌的神態,絲毫看不出任何尷尬,仿佛什麼都沒發生過似的。要不是李牧安排了人在宮門附近守著,看到長孫無忌的馬車到了東宮,他都要以為長孫無忌毫不知情了。心中不禁暗讚一聲,盛名之下果然無虛士,這長孫無忌的養氣功夫著實了得。
受到後世電視劇的影響,在未見到李績,未來長安之前,他想象中的李績和長孫無忌等人,都是那種心思深沉,智謀百出,平時如木頭一般不話,一話就朝野動蕩的那種梟雄形象,但是見到李績,來到長安之後,他發現自己錯了。這錯倒不是因為旁的,而是出現了時間差。後世電視劇中,常出現的李績等人的形象,大多是貞觀末期,高宗即位前後,那時長孫無忌等人都已經是花甲之齡了。
而現在才貞觀三年末,李世民三十二歲,長孫無忌三十三歲,李績三十六歲,這些人白頭發都沒有一根,看上去都是一個個帥大叔。前世李牧也活到了二十八歲,麵對一個三十二三歲的人,實在是難以用後世電視劇中的形象套入,這也是他敢打長孫無忌主意的原因。
做出這樣的決定,李牧也是經過一番考慮的。如果按照前世電視劇中長孫無忌等人的形象考慮事情,那他幹脆什麼都別做了,後世的電視劇中,長孫無忌、李績,智謀近乎妖孽,跟他們鬥的人最後都死的很慘。最聰明的做法,就是抱大腿,當弟,低頭做人,但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李牧身懷係統,有所指望,不想當誰的弟。認李績做義父,那是因為李思文的關係,否則他也不會這樣做。麵對‘帥大叔’時期的長孫無忌,相比於懼怕,李牧心中其實更多的是躍躍欲試。因為他清楚地明白一件事,貞觀年間,無論是李績也好,長孫無忌也好,房玄齡,杜如晦都好,他們其實都沒有做到‘權傾朝野’四個字,真正的BSS是李世民,有這尊大神壓著,任何人都攪動不起風浪來。
作為一個‘打工仔’,隻要做的事情是得到‘大老板’認可的,方向上就沒有錯。否則你先討好了‘主管’,再討好了‘經理’,最後惹‘大老板’不高興了,還不是一樣白搭?
李牧現在的戰略就是,討好‘前董事長’李淵,做‘現董事長’李世民高興的事情,不招災惹禍,這樣就能立於不敗之地。至於其他人的麵子,其實並不需要太考慮。現在才是貞觀三年,李世民二十年後才死,到了那個時候,如果不發生意外,長孫無忌權傾朝野,李績雄霸軍方,逐鹿侯李牧就一定蝦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