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章 一場好戲(1 / 3)

正文

並不是所有人,都樂見大唐與西突厥的結盟。因為無論是大唐還是西突厥,在西域的國眼中,都是‘掠食者’一般的存在,隻有這兩大‘掠食者’互相敵對,他們才有空間,若這兩個大掠食者聯起手來,他們的存活空間就會進一步的壓縮。

可,麵對兩大國聯合的局麵,身為國的他們,又能有什麼辦法呢?畢竟,實力才是話語權的根基,沒有實力,就算了話,也沒有人會在乎。

不少使者為此飲酒消愁,定襄釀酒坊的酒,每供不應求,剛剛掛出來,就被一搶而光了。

有道是,無絕人之路,就在使節們絕望之際,他們幾乎不約而同地發現,有那麼一夥人,在與其他的使節聯係。這些人鬼鬼祟祟,似有大事所謀。人是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心的,而且大家都是西域的國,互相之間誰還沒幾個朋友,消息是瞞不住的。這麼一串聯,事情就漏了餡兒了。

原來有人在串聯各國,得也是非常有道理。如今的西域,大唐與突厥聯盟了,那咱們這些國,為何不能聯盟呢?雖然大家的實力都很薄弱,單打獨鬥全然不是對手,但若聯起手來呢?西域那麼大,即便是西突厥,也不能照顧到絲綢之路的每一個地方,但是西域星羅棋布的國,卻占據著地利的優勢。大家聯合起來,不管是西突厥還是大唐,都不能夠看。

這話其實是有點牽強的,國畢竟是國,像焉耆、龜茲這樣的國家,全國加起來都不到兩萬人,能打仗的也就幾千人,無論是大唐還是西突厥,如果下定決心想滅了,它們是絕對抵擋不了的。

但人性就是這樣,他們不會去深究,自己到底打得過還是打不過,實力到底是有多少。他們隻會想‘團結力量大’,隻要大家團結在一起,就一定能夠成事。

在各方‘共同的朋友’攛掇下,終於西域三十二國的使者,達成了一個共識。西域諸國在絲綢之路這條商道上麵,必須得有位置,必須得有麵子。他們共同起草了一份‘奏疏’,用漢文和突厥文,分別上奏唐朝和突厥,要求兩國準許西域諸國合盟,就像大唐和突厥一樣,合盟之後,絲綢之路上的事務,他們也要參與。

話得很客氣,但實則就是想分一塊蛋糕。若這事兒在會盟儀式之後發生,兩國都不會當回事,雖然奏疏是一起寫的,但畢竟這個‘盟’裏頭有三十二個國家,肯定不可能是一條心,隨便使用一點手段,也就不了了之了。但這件事在會盟之前發生,就讓兩國有點措手不及了。這就像是倆家結婚辦喜事,誰都想順順遂遂的,若是結婚那,有個人高喊‘我不同意’,即便最後不影響結婚,也是把婚事給攪鬧了。

泥孰已經上表內附,而且會盟是在大唐境內,定襄所舉辦,這件事自然踢皮球回到了唐朝這邊做最終的決斷。而李世民已經有旨意,這邊的事情,皆從李牧,故此最終,還是讓李牧來決斷了。

李牧看著手裏這份奏疏,唉聲歎氣,道:“可惡啊,可惡,明就是會盟之日了,這些人想做什麼?真是氣死我了,思文,傳本侯的令,告訴突厥那邊,會盟暫且擱置,大唐與突厥各出兵三萬,合為一處,先把西域蕩平了再。省得這些不開眼的東西,聒噪得讓人心煩!”

李思文早就得了李牧的授意,聽到此言,還沒等李績和侯君集話,便一下撲到李牧的腳邊,抱住他的大腿哭嚎道:“大哥,您冷靜啊,三思啊!切不可再造殺孽了啊!殺人,不能解決問題,大唐,也不是以殺戮治理國家,陛下被各族尊為可汗,那是陛下之仁慈所致,當以德服人,既然諸國使節有這樣的要求,必然是有他們的道理,大哥何不召見幾個人,問一問他們心中所想,在做定奪也不遲啊。”

“這個——”

“大哥!看在兄弟的麵上,就召見問問吧,我跟他們中的一些人打過交道,他們真的都是善良的百姓,仰慕大唐已久,絕不敢肆意而行啊,這次事情,必事出有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