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四回 闖虎穴聲震南疆(一六)(2 / 2)

憂的是,那個該死的“太監”到現在還沒有任何消息,而安阜園那裏每都派人來詢問消息。要不是怕不吉利,被人勸住,恐怕那刁蠻無比的建寧公主早就找到九華山來了。

“夏國相、馬寶!”吳三桂停住腳步,轉過身怒目而視道。

“屬下在!”夏國相、馬寶二人心中一激靈,急忙上前躬身道。

“你們親自帶隊去給我尋在那子的下落,三日之內,必須給我找到他的確切消息。如若不然,軍法從事!”吳三桂一字一句的道。

“屬下遵命!”夏國相、馬寶領命出了房後,相互望了一眼,都苦笑了一下,急忙召集人馬而去。

離昆明城東十數裏的一個村莊的不起眼的一間屋裏,正中央坐著一個人,一張紙正好把他的臉遮住了。

不過,他身邊站著的幾個男女,看官一看都認識。男的是陸高軒、無根道長,女的是方怡、沐劍屏、曾柔、雲綠綺。

這人是誰,我想大夥都知道了!

果然,遮臉的信紙一挪開,現出的正是韋仁那張臉兒。不過,他的臉上現在可帶著幾道的傷痕,一道在嘴邊,一道在左邊眉角,還有幾處零散的。這讓剛見到他時的四女好一頓埋怨,尤其是曆來嘴不饒人的雲綠綺。還好,雲綠綺並不知道計劃的全部內容,否則他哪能這麼輕易地逃脫雲綠綺的魔嘴的“摧殘”。

原來,在與沐王府的計劃中,有一幕“英雄救美於荒山,窮途末路墜懸崖”的光輝場景,誰知原本以為崖壁上那顆十分結實的岩鬆,能夠承受得住韋仁準備好的英勇跳崖壯舉,卻最終沒有能夠完成它光榮而艱巨的任務,而率先英勇獻身了!幸好這斷崖崖壁上還有n棵見義勇為的岩鬆,因此還是將韋仁接住,不過讓他稍稍點相。真是,“不幸中的萬幸”!

獲救後,韋仁不顧身上的“傷勢”,馬不停蹄的趕到這個“聯絡點龍教”弟子彙合,開始守株待兔。

果不出所料,吳三桂的信使便被他們截住,從他身上搜出了吳三桂寫給孔延齡的親筆信及斯米爾諾夫簽署的命令。

韋仁將信和命令重新裝入信封中,然後將它交給方怡次攔劫軍火及俘獲羅刹國士官團的行動以執法使方怡為首,赤龍門掌門使無根道長、青龍門掌門使雲綠綺為輔。任務目的必須要一槍一人不損不傷,給我全部帶回‘神龍島’。聽到沒有?”

“屬下謹遵教主令諭!”

伊萬?伊萬諾維奇?伊萬諾夫少校是一個典型的哥薩克。“哥薩克”一詞首見於4年的《蒙古秘史》,年在俄語中正式使用哥薩克人”這一稱謂。哥薩克一詞源於突厥語,含義是“自由自在的人敢的人”。這是蒙古-韃靼人和突厥人對他們的稱呼。哥薩克,是一群生活在東歐大草原的遊牧社群,最初是指一些半獨立的韃靼人部落。他們從中亞突厥國家逃到黑海北部從事遊牧,也以種地,打獵,與打劫為生。

哥薩克不被認為是獨立的民族,而是一種軍事團體,其成員主要是斯拉夫人如烏克蘭人、白俄羅斯人和波蘭人,特別是俄羅斯人占絕大多數,此外還有少數韃靼人、高加索人、格魯吉亞人、卡爾梅茨克人和土耳其人等,但他們是一個保持傳統的人群共同體。哥薩克在曆史上以驍勇善戰和精湛的騎術著稱,並且是支撐俄羅斯帝國於7世紀以來往東擴張的主要力量。

同吉普賽人一樣,哥薩克人是世界上最具傳奇色彩的群體之一。如果吉普賽人是大篷車上的民族,那麼哥薩克就是戰馬上的族群。

-----哥薩克不是獨立的民族,卻具有鮮明的民族特征與民族個性。

-----哥薩克不是正式的軍隊,卻有著比正規軍更強的戰鬥力。

-----哥薩克不是一個國家,卻進行著拓展國家版圖的瘋狂的領土擴張。

-----哥薩克的曆史不長,卻創造了遠比自身曆史驕傲千百倍的輝煌。

-----以斯拉夫人為主體的哥薩克,在他們的血管裏卻湧動著歐亞多民族的血液。

作為來自前世的人,提到哥薩克,韋仁就會使人想起那個被稱為老**國家早期電影《克楚別依伯陽》中響遏行雲的史詩般的哥薩克英雄形象。其實在哥薩克的曆史中,既有衝鋒陷陣的英姿,也有在倒映著篝火的靜靜的頓河畔高歌起舞的奔放……極具浪漫而富有張力,給人以無限的遐想與衝動。

韋仁知道,哥薩克騎兵是世界上最優秀的騎兵之一,而且他們隻服從自己認定的宗主。因此,這就是他下定決心將他們這支士官團留下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