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九回 闖虎穴聲震南疆(二一)(1 / 2)

昆明城再次熱鬧起來,各種消息在城內百姓們中傳播著:有的,當今皇上心疼自己的妹子,在公主下嫁到雲南後,皇上日夜思念不已,這才下旨召公主駙馬回京;有的,平西王爺為朝廷鎮守西南邊陲有功,皇上對其賞無可賞,隻好加恩與其子,這才召公主駙馬回京。總之,種種法歸於一處便是平西王世子要和公主回京完婚這是不爭的事實。今是世子、公主離開昆明城上京的日子,得到消息的人們早已走上街頭,昆明城內萬人空巷,人頭攢動,紛紛來觀看這一勝景。

昆明城內號角吹響、禮炮齊鳴,一隊隊一家手持長槍、衣甲鮮明的軍士開來,將四周觀看的人群分開後,持槍列隊相送。接著是四路縱隊騎兵開路,然後是平西王吳三桂率手下官員擁簇這一老一少兩位欽差騎著駿馬跟進。後邊是數十輛馬車,其中最顯目的是,由四匹駿馬拉著的,車蓋頂上裝飾著鳳頭,四周幔帳為明黃色的馬車,這就是建寧公主的坐車。其後是額駙吳應熊的馬車,宮女、太監們都坐著單馬牽引的馬車跟在後邊。驍騎營、大內侍衛則是騎馬隨行。

出了昆明城外,一眼望將出去,東南西北全是密密層層的兵馬,不計其數。

熊賜履讚道:“王爺,你兵馬真是威武,果然名不虛傳。”

吳三桂撫須笑道:“哪裏!哪裏!欽差大人謬讚了。請熊學士回京後一定稟報皇上,請皇上放心,本番一定為朝廷鎮守好南疆!”

“王爺放心!下官一定如實向皇上上奏。”熊賜履點頭答應。

“那本番謝過熊大人呢!”吳三桂抱拳道。

韋仁也回過身來向吳三桂告辭道:“王爺遠送出城,客氣得緊。此番蒙王爺厚待,下次王爺來到北京,由將還請罷。”

吳三桂哈哈大笑,道:“那定是要來叨擾韋爵爺的。”

兩人拱手作別。

吳三桂走到公主轎前,請安告辭,然後驅馬到了吳應熊的坐車前。隻見吳應熊的馬車旁一側守衛著兩名精壯衛士,他們到吳三桂立即抱拳施禮,吳三桂隻是揮手便過去。而車的另一側則是一個老翁、一個老婦,吳三桂則向他們先行禮。二老看來都已年過八旬,其中那老翁身材瘦,但精神矍鑠,一部白須飄在胸口,滿臉紅光。那老婦比那老翁略高,腰板挺直,雙目炯炯有神。他們十分的倨傲,見吳三桂行禮,也僅僅是麵無表情的頷首示意而已。吳三桂也不以為忤,來到吳應熊車旁,探頭入內,密密囑咐了他一陣,這才帶兵回城。

韋仁意外發現,在吳應熊車後,還有一輛馬車,裏邊時斷時續的傳出的咳嗽聲。他注意到一個細節,每當車內出現咳嗽聲時,翁媼二人便不由自主的回頭關注望去。他心中不由得有些明白這二老的來曆,看來吳三桂竟然會請出他們這兩個華山名宿,護送吳應熊。

韋仁一行向北進發,一直走到太陽下山,這才下令駐隊休息。

於是,軍士紛紛下馬準備紮營。

接著一座座營帳搭建起來,營中開始燃起篝火,炊煙四起……

當夜幕降臨後,突然,從營盤中奔馳出一隊人馬,騎著馬折返向西而去。

這一路人馬行進了大約有一個時辰的功夫,來到離昆明城十五六裏的地方的強烏鎮。他們遠遠望見,前方有一列黑色圍牆。

在前引路的一個黑衣蒙麵人道:“韋香主,那就是發現劉一舟的行蹤的地方了。”

原來是韋仁得到了沐劍屏派人趕來傳達消息,將沐王府的暗線發現了劉一舟的蹤跡。於是,韋仁立即向九難師太彙報了情況,請求師父出麵協助。九難師太得知沐王府的義士們遭難,當下二話沒便同意前往。韋仁召集了地會和王屋派群雄,立即出了營地折返回昆明,準備援救沐王府群雄。

夜風吹刮著這片大斜坡上的樹林子,樹葉枝幹在風中擺動著,斜坡上連著暗蒙蒙的山嶺,斜坡下麵卻是呼陌縱橫的莊稼地,一灣流水流向對麵形成半弧的山勒,依著山勒,則是一片建築得十分恢宏遼闊的連綿莊院,在這種地方,這等田野之中,有著這麼一片平地而起的別院,特別有一股子雄偉而凜然的氣勢,灰黑色的石頭院牆圍繞下,

莊院大門的青石牌坊更形成武,兩側的三方石柱供托著中間一塊鑲著金色字體的篆匾:“菩提山莊”。

山莊前有一條在山嶺上流淌而下的河流,不是很寬,大約有丈餘左右,不過聽流水聲比較喘急,水流速度不慢。河麵上橫跨著寬大平整的大石橋,橋欄兩邊是石欄,橋麵為大麻石,過橋後便是十二級青石階直伸上去,直通向山莊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