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琅磕了頭,正要退出,康熙微笑道:“韋大人待你不錯,你打一隻大大的金飯碗送他罷。”施琅答應了,心中大惑不解,不明皇上用意,眼見顏甚喜,料想決計不是壞事。
次日下午,施琅捧著一隻錦盒,到伯爵府來求見。
施琅拜見過韋仁,了不少感恩提拔的話。韋仁謙虛了幾句,便打開錦盒,果然是一隻大大的金飯碗,怕不有六七兩重。施琅道:“卑職本該再打造得大些,就怕……就怕都統大人用起來不方便。”
韋仁左手將金飯碗在手裏掂了掂,笑道:“已夠重了。施將軍,這許多字寫的是甚麼哪?”他看了碗中刻有中間四個大字,“公忠體國”,上麵還有一行字是:“欽賜領內侍衛副大臣、兼驍騎營正黃旗都統、賜穿黃馬褂、巴魯圖勇號、三等鹿鼎伯爵韋仁。”下麵是更的字是:“臣靖海將軍施琅奉旨監造”。
韋仁發現手中的金碗,笑道:“施將軍,這一次隻好委屈你一下,請你在我營中,做一個參領,以防外人知覺。”
施琅大喜,道:“一切遵從大人吩咐。”他知韋仁派他的職司越,越加當他是自己人。於是,他興高采烈的告辭而去。
又過得兩日,康熙終於頒下上諭,命韋仁自大沽出海,由海路直下泉州。
韋仁接了上諭後,帶上早已準備好的人馬,其中包括在上次隨自己下西南的驍騎營兵馬中挑選出強兵悍將三百鐵騎,全是家室無牽無掛的,然後帶上雙兒、雲綠綺、曾柔、沐劍屏四女及王屋派善騎射的弟子,合計五百人。為了保密起見,他從兵部請來通關文牒,由一名參領率驍騎營騎兵從陸路趕往福建。自己則率領剩下的人馬一路上快騎疾行,不到兩日便來到津。
聽欽差到來,津衛的文武百官前來迎接,他們或恭謹逾恒,馬屁十足;或奉承得體,恰到好處,惟有一個大胡子武官卻神色傲慢,行禮之時顯是敷衍了事,渾不將韋仁瞧在眼裏。韋仁知道他不把自己放在眼裏,心中也不以為忤,隻是微笑而過。
在眾官員宴請完自己之後,韋仁將津水營總兵單獨留了下來,然後取出密旨。那水師營總兵叫黃甫,見密旨中吩咐他帶領水師營官兵船隻,聽由欽差大臣指揮,幹辦軍情要務,接旨後躬身聽訓。韋仁問了水師營的官兵人數,船隻多少,便傳施琅到來,要他和黃甫計議出海之事。
在津停留三日,水師營辦了糧食、清水、彈藥、弓箭等物上船。韋仁率領水師營及驍騎營官兵,分乘十艘大戰船,出海揚帆南下。
離了大沽,來到海上。航行了兩,第三日早餐,沐劍屏來到韋仁的船艙稟告道,“華龍海軍”有三艘艦船已經跟著後邊。韋仁點頭表示知道了,他命親兵傳令水營總兵黃甫艦隊全速前進。
一路上,韋仁的艦隊從津大沽出發,經渤海,進入黃海,到達威海衛,在補充給養後,沒有耽擱繼續南行。經黃海,中的一支,是低鹽水流,水色混濁,流速於5厘米過膠州灣,在成山角一帶,流幅變窄,流速增大,越過成山角後流速劇減,而自海州灣往南,流速又漸增,艦隊速度才加速。在連雲港再次補充後,艦隊進入東海海域,中國東海簡稱“東海”,是中國海的一部分、中國三大邊緣海之一。它北起中國長江口北岸到韓國濟州島一線,與黃海毗鄰,東北麵以濟州島、五島列島、長崎一線為界,南以廣東省南澳島到台灣省本島南端一線同南海為界,東至日本琉球群島。
韋仁一行經寧波、台州、溫州、到達福州。福州,簡稱於福建東部、閩江下遊沿岸,福州為閩浙總督府的駐地。接到邸報消息,總督府早已派水師艦船在海外等候多日,見到掛有欽差黃旗的艦隊到來,迎候的福建艦船鳴放禮炮迎接。韋仁艦隊便跟隨引路艦船直入福州。
在閩浙總督的盛情招待下,韋仁在福州呆了三,然後由福建水師的五艘大戰船加入韋仁的艦隊,載上驍騎營的三百將士,離開福州,經過台灣海峽,在五後到達了目的地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