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國傳奇》後記(2 / 3)

至於延邊地區的朝鮮族人,是十八世紀後乘滿族人南移之際從圖們江東岸遷移過來的,不是高句麗國留下來的。

六,朝鮮半島是單一民族嗎?

韓國和朝鮮國都半島上是單一民族,無論南北,都是朝鮮族人。中國許多研究曆史的專家也是這樣。可是東北亞古代曆史卻在證明,半島南北的人民並非同族。

早在公元前二世紀,中國西漢時期,半島南部形成馬韓、弁韓、辰韓三國。半島北部是大漢國的樂浪郡,統治者是漢族人,居民是穢貊人和沃沮人。三韓人、穢貊人、沃沮人不是同族。

到了公元一世紀,南方的三韓依舊,北方發生了重大變化,一是單單大嶺以東的穢貊人脫離樂浪郡實行自治;二是居住在長白山東北部的沃沮人沿著蓋馬大山以東向南推進,和穢貊相接。這時半島上除樂浪郡的少量漢族之外,至少還有三個民族,即三韓、穢貊、沃沮。

到了公元三世紀,南方的三韓依舊。漢末在樂浪郡之外增設帶方郡,北方的穢貊人重歸樂浪郡和帶方郡,沃沮人則成為高句麗國的屬下。這時半島上除樂浪郡和帶方郡之外,至少還有四個民族,即南方是韓人、北方是穢貊人、高句麗人和沃沮人。

到了公元四世紀,中國東晉和南北朝時期,樂浪郡和帶方郡不存在了,中原大國的東北邊疆是遼東郡。半島上,南方三韓演變成新羅國和百濟國,北方則全部被高句麗國控製。沃沮人和穢貊人被高句麗國吞並。這時半島上至少有四個民族,新羅國和百濟國是韓族人,高句麗國是高句麗族人和穢貊人、沃沮人。

到了公元七世紀,大唐國征服了高句麗國和百濟國,在原高句麗故地設遼東郡和安東都護府,在原百濟國故地設熊津都護府。新羅國自以為協助大唐國滅高句麗國有功,先是搶占了熊津地區,得到大唐國認可;還想要得到大同江沿岸的土地,被大唐國拒絕。高句麗國亡國時,國王高藏的庶子安勝,率四千餘戶逃往新羅國。新羅國王冊封安勝為高句麗王,利用這些高句麗遺民和大唐國爭地盤。安勝打著複國旗號沿單單大嶺以東向北sā擾,奪取了原高句麗國部分土地。各地高句麗人在新羅國支持下紛紛起來反抗大唐國的統治,僅僅過了九年,大唐國安東都護府就不得不放棄平壤,退守撫順新城。大唐國為了抵製新羅國爭奪高句麗遺民的圖謀,先後把高藏及其子孫封為安東都護和朝鮮郡王,來安撫高句麗民眾。大唐國和新羅國爭相扶持高句麗人的政治領袖,促使高句麗人重新聚集,而不是潰散。這時半島上至少有兩個民族,南方的新羅國是以韓族為主,北方的遼東郡鴨綠江以東地區是以高句麗族為主。

到了公元七世紀六十年代末,長白山區的渤海國興起。新羅國和渤海國都來爭奪原屬高句麗國的土地,大唐國的遼東郡再撤退到平州,渤海國和新羅國在大同江和漢江之間直接對峙。這時半島上至少有三個民族,南方是韓族,北方是高句麗族和渤海族。

到了公元九世紀末,新羅國發生動亂。逃入新羅國的高句麗人不能進入新羅國腹地,就聚集在漢江以北,備受韓族人歧視。梁吉在江原道領導的農民起義,是高句麗人的起義。參加起義軍的新羅王族出身的和尚金弓裔自稱佛王,在鐵原建立摩震國,對佛祖發誓要滅掉新羅國,贏得了高句麗人的共鳴。祖居鬆嶽的韓族大商人王某舉城投向摩震國,其子王建被金弓裔封為鬆嶽城主。後來王建取代金弓裔做摩震國王,改稱高麗國,定都鬆嶽,改稱開京。漢江以北的鐵原到開京,即江原道和黃海道,是新羅國北疆,是高句麗人聚居的地區,王建稱自己的國家為後高句麗國,既是要借助高句麗國的餘威來號召民眾,也是企圖恢複高句麗國。

王建的高麗國首先向原高句麗國地域擴張,從渤海國手中奪取了南海府,然後再把南方的新羅國征服。半島成為高麗國一統下。高麗國是多民族的國家,南方是韓族,北方是高句麗族,還有少量渤海族和漢族。

現在的南韓國是韓族人為主體,北朝鮮國是高句麗族為主體,半島上並非隻有一個民族。

七,為什麼半島人都自稱朝鮮族?

有考古證據表明,韓國前外長、現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祖藉在福建泉州,他是漢族人的後裔,他自己也承認祖先是漢族,卻不再稱中國漢族,而是稱韓國朝鮮族。半島上的高句麗族人和韓族人,也像華裔人潘基文一樣淡化了祖先。

在古代,中國周邊的國家多半都沒有自己的文字,也很少有自己的語言。高句麗族、韓族、渤海族,的是漢語方言,寫的是正楷漢字。那時,他們和中原人的區別並不比閩粵人和中原人的區別更大。其實他們更有理由自稱漢族。有人會,不對啊,朝鮮語和漢語不是同個語係啊!那我要問,是先有語言還是先有語係?語係是什麼時候劃分的?依據什麼標準劃分的?難道人類祖先從非洲走出來的時候都是啞巴嗎?全世界多數民族叫媽的發音都是雷同的。全人類都是非洲語係,都是靠喉管氣流變化和舌頭部位變化來發音,語言學家弄出這語係那語係,是子虛烏有,故弄玄虛。

那麼為什麼半島上的居民都自稱是朝鮮族呢?這是朝鮮文字的作用,和語係無關。

公元十五世紀一四四六年,李氏朝鮮國第四代王世宗大王發明創造了“訓民正音”。起初隻是用這種符號給漢字注音,後來就發展成民族文字,再後來就很少用漢字了。朝鮮王國的國民,包括南方的韓族人和北方的高句麗族人,他們的語言本來是漢語方言,盡管和中原語言有所不同,可是先前有漢字做紐帶,仍能直接和中原人溝通和交流,後來少用或不用漢字了,隻用朝鮮注音符號了,注音符號又反過來限定了發音,中原人就聽不懂了,就變成兩種語言了。朝鮮文字使韓族人和高句麗族人親密無間,自認為同族,這也是很自然的。半島上曾經多次出現過統一的朝鮮國,所以現代半島人自稱朝鮮族人。其實南方是韓族人,北方是高句麗族人,還有為數不少的漢族人、蒙古族人和滿族人,現在半島上至少有五個民族,他們都使用朝鮮文字,都自稱朝鮮族人。這是半島上各民族自己的選擇,別人隻好承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