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以他垂堂坐診多年的經驗來看,這些人看病的開支怕是不止這個數。
“先生,此法頗為新奇,但也有些地方永樂不太明白。
若是有一萬人入會,診金和藥費盡皆免去的話。若一年有兩千人需要看病,算上藥材的本錢,大夫和夥計的工錢,一位病患合計按一百文錢耗費算,便需要二十萬文錢,折合銀子便是二百兩。
入會的人越多,看病的自然也就越多,虧空也就越大。”
王長安平日也是大手大腳的人,不送藥了,累計賒漳數額更是無法統計,現存的賒欠賬款便達到了五百兩銀子,可見他做善事是認真的,而且不太顧及後果的。
自家的銀子,遲早也是他王長安的。但現在提出想法的是雲蘇,他就不能像糟蹋自家銀子那樣來對待了。
“無妨,前期的虧空也在蘇某的預計之中,隻要會規合理,經辦得當,再多想想辦法,未必不能將虧空減到最低。何況,凡事哪有一蹴而就的,摸著石頭過河也好。
蘇某便先出一萬兩銀子,捐贈給岐黃會,若是虧空了,便算是在下的。隻是此事還有許多細節需要商議,比如藥鋪的規模需要多大,大夫數量和夥計人手需要增加多少,采購藥材的清單,開方施藥的標準,看病開方的門檻,是重新建立藥鋪,還是選擇如寧安堂一樣的老字號合作,等等……
蘇某都是不太懂得,也怕是沒有那麼多閑暇去打理,尚缺高明啊!”
“一萬兩……”
王長安隻覺得自己聽錯了,這蘇先生開口就是拿一萬兩銀子來做善事,差點連後麵的一長串問題都沒聽清楚。
若是有了一萬兩,足足一千萬錢,可以做的事情就太多了。
“先生,以永樂的經驗來看,若是采取平價之道,這岐黃會倒是可以一試。與其另建藥鋪,不如以寧安堂為基礎。
岐黃會以普通的平價藥材為主,凡入會者,除了繳納微不足道的月錢外,還需得在城門和常住之地張貼告示三十日,如此一來,便能減少一些富戶入會,讓更多的窮人受益……”
王長安越越激動,他常年行醫,又一直有貧賤不能醫的巨大疑惑和困擾在,現在見到了一些希望,還有一位願意出錢的世外高人,頓時順著方才雲蘇的思路,提出了許多辦法。
他甚至主動提出回去勸老爺子,將岐黃會放在寧安堂,這樣一來很多事情就能方便許多。
“王大夫,這岐黃會的本意不是為藥鋪或者富家賺取銀子,和寧安堂的藥鋪生意還有不衝突的,此事你也不必急著答應,這百年祖業不是改就能改,動就能動的。
你不如回去先和王老大夫好好商議一番,若是有不解之處,可以來城西清風築見我。
如果此事不成,你也大可不必心憂,蘇某再另尋他人便是。”
雲蘇很明白年輕人熱血上頭的感受,這件事情衝動不得,自己是無所謂,別人卻是要拿家業來賭。
王長安聞言,卻是心頭一急,原本沉穩持重的他,居然不心站了起來。
“蘇,蘇先生,若是家父不答應,永樂願意脫離寧安堂,和先生一起籌劃這岐黃會。”
在他看來,這位蘇先生已經是世外高人了,還願意自掏腰包一萬兩銀子來解決此事最大的問題,這等能使喚鬼神的高人,絕對不會是騙子。
自己以前遇到那些看不起病買不起藥的病人,每次都百思不得其解,想破頭也沒有辦法幫他們,到了最後多半是自己做主免去或者掛賬,今日好不容易有了解決之道,豈能輕易放棄。
“不急,蘇某靜候王大夫幾日便是了。”
雲蘇見事情已畢,便起身告辭,王長安原本還想留這位高人在後堂盛宴款待一番,也隻好送到了門口。
前腳剛走,後腳得到消息的王老大夫就從鄉下老家趕回了城,直奔寧安堂,見到獨子無恙,又聽聞了那世外高饒事情,頓時驚為人,細細盤問,暫且不提。
“雲大哥,一萬兩,這得多少銀子呀……”
王玄機長出一口氣,著實被嚇到了,她眯眼想象了一下,若是有一萬兩銀子堆在家中,會是何等場麵。
雲大哥也太有錢了,畢竟在她看來,藏在枕頭中的那五十兩銀子私房錢和五十兩銀子公錢,已經是很多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