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君,該用膳了。”
天色將黑,最後一批難民工匠們也吃了晚飯,勞累了一天,陸續收工離去,衛府別院中隻剩下了守夜的人,和暫時搬到別院偏房來住的韓玉夫婦。
“夫人,辛苦了。”
韓玉端起粥碗,就著兩碗菜便狼吞虎咽起來,以前讀書的時候經常餓,是因為窮的緣故,如今卻是因為太忙碌,累餓的。
“夫君,你慢些吃,不夠鍋裏還有,這些都是自家的米,不是公賬上的。”
王氏看著自家相公吃的那麼香,便不停地給他夾菜。相公還是迂腐了一些,見難民喝粥,便不肯吃幹飯。
“夫人,你說先生若是回來知道你我把事情鬧得這麼大,不會怪罪吧。”
韓玉一口氣喝完了一大碗粥,這才停了下來,歎氣道,回憶起連日來的種種,如夢似幻,連他自己都有些不敢相信。
原本出自地主家,如小家碧玉一般的妻子,居然計策百出,硬是把一件極為複雜和艱難的事情,東扯西扯,張羅起來了,如今就算是說出去,怕是也沒人信了。
這事情也是一步步弄到了今天的樣子。
施粥的前麵三天,原本出了許多問題。有人不遵守規矩,有搶粥的,打架鬧事的,也有趁亂偷東西的,甚至還有一些普通百姓裝作窮苦人家來領粥的。
二人見勢不妙,連夜商議提前宣布以工代賑。
施粥第四天,妻子王氏便按照二人商議了好幾日的故事,趁著施粥的間隙,把那位仙緣深厚的富商種種奇遇和南方大帝顯靈托夢的事情傳了出去,隻是一天時間,災民們就都知道這厚道無比的義粥居然和南方大帝有關係,也聽說了那位富商要完成神人所托,建一座天下第一的藏書樓。
當天,施粥的秩序就好了很多,鬧事的也少了,絕大部分災民一路逃難過來,早就把那位南方大帝傳的神乎其神,什麼頂天立地十萬丈高下,舉手投足天翻地覆,還有什麼千裏眼和順風耳,對這位神人是又畏懼又崇敬。
許多災民不但自己自覺起來,更是自發組織起來,維護秩序,幫著施粥。
第五日,王氏便對外貼出了以工代賑的公示,說富商要動工修建藏書樓了,當日雖然照樣施粥,但除了老弱幼小以外,都要登記在冊,注明所長,明日再要領粥,便需要做事才能有粥喝了。二人又從災民義工中選出了一些讀書識字,對南方大帝深信不疑的人做管事。
第六日和第七日,龐大數量的災民就分配成了數十支隊伍。
有的負責開山取石,有的負責修道鋪路,有的原本就是泥瓦石木匠,還有的懂挖窯燒瓦和泥糊粉刷的手藝,有的隊伍負責上山砍樹,還有的負責駕馭畜車運送各類物資。
什麼都不會的人,就參與排隊,從采石場向城中運送需求最大的條石。
老弱幼小,就見縫插針,能做點什麼就做什麼,最不濟也可以幫著打掃路麵。
第八日,城中許多人便得到了消息,要來加入隊伍,一起為南方大帝做事,兩人暗中一商議便收了一批比較虔誠的人,其他的人,大多卻隻要了他們借出的一些工具和牛羊馬車。
第九日,南方大帝顯靈,一個神秘富商要完成神人所托,在漁陽城建天下第一藏書樓的事情便人盡皆知了,而負責人也是許多人都熟知的本縣秀才韓玉。同日,劉如玉夫婦找到了韓玉夫婦,聊了一個時辰,回去後,消息進一步擴散。
在普通人眼中,這是關乎南方大帝的大事,但在劉家眼中,這衛府別院可是那位世外高人蘇先生的府邸,韓玉雖然請他們保密,但也提了蘇先生想要建成天下第一藏書樓的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