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 隨著大陸超國家政治實體大陸聯合會議成立,開始在大陸推行新的新武靈大陸聯合曆。
一、曆法
曆法是推算年、月、日,並使其與相關象對應的方法,是協調曆年、曆月、曆日和回歸年、朔望月和太陽日的辦法。
隨著大陸超國家政治實體大陸聯合會議成立,開始在大陸推行新的新武靈大陸聯合曆。
一、曆法
曆法是推算年、月、日,並使其與相關象對應的方法,是協調曆年、曆月、曆日和回歸年、朔望月和太陽日的辦法。
主要分為陽曆、陰曆和陰陽曆三種。陽曆亦即太陽曆,其曆年為一個回歸年,現時國際通用的公曆(格裏曆)即為太陽曆的一種,亦簡稱為陽曆;陰曆亦稱月亮曆,或稱太陰曆,其曆月是一個朔望月,曆年為十二個朔望月,其大月三十,月二十九,伊斯蘭曆即為陰曆的一種;陰陽曆的平均曆年為一個回歸年,曆月為朔望月,因為十二個朔望月與回歸年相差太大,所以陰陽曆中設置閏月,因此這種曆法與月相相符,也與地球繞太陽周期運動相符合。曆法中包含的其他時間元素(單位)尚有:節氣 、世紀 和年代 。
1、起源
曆法主要是農業文明的產物,最初是因為農業的生產的需要而創製的。公元前三千年,生活在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根據自然變換的規律,製定了時間上最早的曆法。即太陰曆。蘇美爾人以月亮的陰晴圓缺作為計時標準。把一年分為十二個月。共三百五十四。公元前二千年左右,古埃及人根據計算尼羅河泛濫的周期,製定出了太陽曆,這是公曆最早的源頭。中國的曆法起源也很早,形成了獨特的陰陽曆法。在世界曆史上,不同的時期和不同的地區,還采用過各種不同的曆法,比如伊斯蘭教曆。中國的農曆,藏曆等。
、概念
曆法是文學的分支學科,它是一種推算年、月、日的時間長度和它們之間的關係,製定時間的序列的方法。簡單來,就是為人們為了社會生產時間的需要而創立的長時間的記時係統。曆法能使人類確定每一日再無限的時間中的確切位置並記錄曆史。
以使用方便為目的,按一定法則,科學地安排年月日。日以上的時間係統計量與安排屬於曆法範疇。曆法是在人類生產與生活中逐漸形成的,年、月、日都直接與體運行周期相關。很早以來,人們就把四季更迭的周期(回歸年)定為年,把月亮盈虧變化的周期(朔望月)定為月。一回歸年65.4日。一朔望月為9.506日,它們既不是月的整數倍。也不是日的整數倍,使用起來很不方便。因此在人為規定曆法中的年和月都是整數日,這種整數日的年和月,稱為曆年和曆月。
、分類
(1)太陽曆
太陽曆簡稱陽曆,是以地球繞太陽公轉的周期為計算的基礎的,要求曆法年同回歸年(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基本符合。它的要點是定一陽曆年為三百六十五日,機械地分為十二個月,每月三十日或三十一日(近代的公曆還有二十九或二十八日為一個月者,例如每年二月),這種“月”同月亮運轉周期毫不相幹。但是回歸年的長度並不是65整日,而是65.4199日,即65日5時48分46秒餘。陽曆年三百六十五日,比回歸年少了0.4199日。為了補足這個差數,所以曆法規定每四年中有一年再另加一日,為三百六十六日,叫閏年,實際是閏一日。即使這樣,同實際還有差距,因為0.4199日不等於1/4日,每四年閏一日又比回歸年多出約0.0078日。這麼的數字,一年兩年看不出什麼問題,如果過了一百年,就會比回歸年多出約十九個時,四百多年多出近七十五個時,相當於三個整日多一點,所以陽曆曆法又補充規定每四百年從一百個閏日中減去三個閏日。這樣,四百陽曆年閏九十七日,共得十四萬六千零九十七日,隻比四百回歸年的總長度日多時5分.5秒,這就大體上符合了。這種曆法的優點是地球上的季節固定,冬夏分明,便於人們安排生活,進行生產。缺點是曆法月同月亮的運轉規律毫無關係,月中之夜可以是暗星明,兩月之交又往往滿月當空,對於沿海人民計算潮汐很不方便。我們今使用的公曆,就是這種陽曆。
()太陰曆
太陰曆簡稱陰曆,是以月亮繞地球公轉的周期為計算的基礎的,要求曆法月同朔望月(月亮繞地球公轉一周)基本符合。朔望月的長度是9日1時44分.8秒,即9.50587日,兩個朔望月大約相當於地球自轉59周,所以陰曆規定每個月中一個大月三十日,一個月二十九日,十二個月為一年,共三百五十四日。由於兩個朔望月比一大一兩個陰曆月約長0.061日(大約八十八分鍾),一年要多出八個多時,三年要多出二十六個多時,即一日多一點。為了補足這個差距,所以規定每三年中有一年安排七個大月,五個月。這樣,陰曆每三年十九個大月,十七個月,共一千零六十三日,同三十六個朔望月的日,隻相差約時5分9.1秒了。陰曆年同地球繞太陽公轉毫無關係。由於它的一年隻有三百五十四日或三百五十五日,比回歸年短十一日或十日多,所以陰曆的新年。有時是冰雪地的寒冬。有時是烈日炎炎的盛夏。今一些阿拉伯國家用的回曆。就是這種純陰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