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六章 圍棋﹙三﹚(2 / 2)

孫武總結戰爭規律,提出了兵以詐立的“詭道”思想,從此,春秋以前以“仁義”為核心的戰爭指導思想在戰國時期已銷聲匿跡。但隨著封建帝國的建立,統治階級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把民間的兵書視為禍水。隨著儒家思想上升為統治階級的正統思想,兵家的“詭道”思想漸漸出現了斷流,更談不上繼承和發展。而成吉思汗,在戰爭實踐上,全麵繼承和發展了孫子的“詭道”思想。當然,這並不是成吉思汗熟讀《孫子兵法》,而是成吉思汗在與獸、與部落、與外敵長期的爭鬥中,同樣悟出了這一真理。因為規律性的東西並不因時間的流逝而失去其作用。我們從成吉思汗戰略偵察團隊的行動中,就能看到孫子的“詭道”思想被他們運用得多麼嫻熟。成吉思汗遠征歐洲前,派速不台和哲別擔任偵察任務。他們穿過格魯吉斯坦,打敗了喬治亞的精銳團隊,隨後越過高加索的黑岩絕壁,來到貼爾克盆地。這裏已有一支很強大的軍隊正等著他們。蒙古軍隊的確太疲勞了,激戰一勝負未決。第二,他們帶著黃金和貴重的布、優良的馬來到庫曼人的營地,對他們:“我們是同族,為什麼要和外國人聯合攻打你們的兄弟,他們給你們的好處,可以從我們這裏得到。”庫曼人帶著蒙古軍隊送來的厚禮離開他們的同盟者遠去。速不台卻乘機追擊並打敗他們,索回了剛贈給他們的全部禮品。如果要講仁義道德,速不台可謂犯了大忌,但他遵循的是戰爭規律。他們的偵察行動,促成了成吉思汗遠征歐洲18年的計劃。由此可見,成吉思汗的大迂回戰略,不僅是一種軍事行動,更重要的是一種與孫子一脈相承的思想,在中**事思想的發展中,成吉思汗的大迂回戰略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大迂回戰略的實施體現了速度與距離的對立統一,蒙古軍隊清一色的輕騎兵,創造了農業時代的“閃擊戰”。

大迂回戰略的具體實施首先需要速度,沒有速度,談不上戰爭的突然性,也難以對敵人達成合圍;其次,需要長途奔襲,沒有遠距離奔襲,很難對敵產生威懾。可以成吉思汗的軍隊都具備這兩個條件,這也是他能夠征服世界的奧妙所在。

、成吉思汗的“大迂回”戰略

十三世紀,歐亞等國的軍隊多以步兵和重騎兵為主,而蒙古軍隊卻是清一色的輕騎兵。輕騎兵具有突擊力強、靈活多變的特點,適合遠程奔襲。步兵移動和戰鬥力上與騎兵存在較大差距。而重騎兵防護性能好,機動性差,適合陣前對抗。(未完待續。。)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