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七章 大迂回戰略 ﹙一﹚(2 / 2)

但蒙軍南下滅宋的戰爭卻持續了四十五年之久。這也許是他們遇到的眾多對手中最難對付的一個。因為南宋所處的江淮地區,河渠成網,城鎮林立,除蜀口、襄陽、淮河防線外,西段是連綿不斷的高山峽穀,東段地處淮河下遊,水道眾多,後方還有長江塹,都不利於騎兵作戰。但蒙古軍隊能審時度勢,避實就虛,發揮特長。他們選蜀為戰略進攻要害,因為蜀地富饒,南宋近三分之一的收入來自四川。此外蜀地地理條件尤為重要,蒙軍若奪去四川,就可以過三峽,順流東下,直逼江東。窩闊台為發揮蒙古騎兵的特長,沿用滅金時寬正麵、大縱深的迂回包圍戰略,在東起江淮西至川陝的寬大正麵上發起進攻,力圖越過長江,進入江南作戰。但由於兵力分散,各戰區雖有突破,終因氣候不適,加上中軍主帥死於軍中,隻好中途撤退。蒙哥汗繼位後吸取窩闊台失敗的教訓,在占領區開始設官、築城,為持久戰作準備,從而避免了春去秋來,戰果得不到鞏固的缺陷。在戰略指導上,仍以攻占巴蜀為首要目標,同時派忽必烈率軍經略雲南,目的是迂回西南攻其腹背,然後北上,接應主力,東下臨安。可惜蒙哥汗在實施他的大迂回戰略時,卻因自己戀戰,遇堅必攻,使其主力鈍於四川的釣魚城下,直至自己中石身亡,從而影響了整個戰略目標的實現。

蒙軍的大迂回戰略使金束手就縛,使宋廷的沿江防禦失去塹屏障。雖然蒙軍攻宋的前兩次迂回未實現預期戰爭目的,但當時忽必烈的軍隊事實上已迂回雲南大理,經過近一年征戰,兀良哈台平定了“大理五城八府四郡,泊烏、白蠻等7部”(《元史.兀良哈台傳》)並與四川蒙軍彙合,從而使蒙宋正麵戰場決戰時機成熟。若不是蒙軍釣魚台受挫,兀良哈台軍就可以奇兵出廣西拊京湖宋軍之背,然後直下臨安,這樣,南宋的滅亡,就可能提前幾年。由此可見,蒙軍的大迂回戰略可以創造利於己而不利於敵的有利戰機,可以乘虛使敵我雙方力量發生變化,並從根本上打亂敵人的部署,迫敵就範。

四、大迂回戰略是將帥膽識和軍隊力量結合的產物,從某種程度上講,它不僅僅是個方略問題,更重要的是個實踐問題。成吉思汗獨特的軍事體製和治軍思想,造就了一支高素質的軍隊,從而使他的戰略思想得以實施。

研究蒙古兵學中大迂回戰略的具體運用,從中可以發現,大迂回戰略不僅僅是個方略問題,更重要的是個實踐問題。作出大迂回的決策需要雄才大略的統帥,執行大迂回戰略任務需要一支訓練有素的軍隊,否則大迂回戰略隻能是紙上談兵。(未完待續。。)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