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八章 大迂回戰略﹙二﹚(2 / 3)

總之,蒙古軍隊以自己獨有的方式解決了軍隊的供應問題,而這種解決方法不像一般的軍隊讓士兵負重過多,或在戰鬥序列後有很長的輜重隊,而是在他們民族千年以來養成的飲食習慣中,以最輕便的方式加以解決。這種輕便體現在他們食用的羊或馬,不需要特別的裝備來運送,從而大大減輕了蒙古軍隊的負重,更有力量和能力,大膽向敵人的縱深穿插迂回,其距離的深遠常常使他的敵人也難以置信,這就是為什麼蒙古軍隊攻下一個個城堡竟是那麼容易。因為這些城堡的守軍被突入其來的敵人嚇懵了,他們來不及作堅固防禦,即使作了準備,但蒙古軍卻偏偏出現在他們尚未防守的地段,那些地段他們認為敵人是無法前來偷襲的。因此,英國人利德爾.哈特評論:“在中世紀裏,戰略的最好例證並不出在西方,而是來自東方。公元1世紀,對於西方戰略的發展來,是一個卓有成效的時代。”蒙古兵學中的大迂回戰略,正是這些戰略中最精彩的一個片斷。因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成吉思汗與戰國時期的孫子是中**事史上的兩座奇峰。

三 、閃電戰

閃電戰(德語:?blizkrieg)又稱閃擊戰,是一種軍事學。采用移動力量迅速地出其不意地進攻。以避免敵人組織起防禦線。閃電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經常使用的一種戰術。它充分利用飛機、坦克的快捷優勢,以突然襲擊的方式製敵取勝。閃擊戰三個重要要素:奇襲、集中、速度。

“閃擊戰”大略可略分以下幾個階段:

1、集結

意即在攻擊發起前夕,將兵力徹底集中於一個狹窄的正麵上。 由於該戰術需“形成重點”(sherpunkbildung)之故,真正的攻擊正麵還會比集結麵更窄。

、展開

為了突破後維持必須的衝力,機械化部隊將會成梯次縱深部署。

、突破

使用形成重點後所造成的壓倒性優勢武力,以決定性的衝擊力突穿敵人戰線。 突破的任務一般交給戰車部隊擔任,戰車部隊將以營或連級單位組成“寬椎型”(breikeil 倒三角形,德軍戰車部隊最常使用的攻擊隊形)或者“椎型”(keil正三角形)進行突破。不過若想保留裝甲兵的實力以供往後作戰計。亦有將突破任務交由步兵擔任,待步兵突穿後裝甲兵才由缺口投入,接著機動向敵後挺進以擴張戰果的事例。

4、突穿

此階段是突破之延續。在完成突破之後,裝甲部隊主力以及其他機械化支援單位會穿越打開的缺口,並進入敵人戰線開始向敵後深入。 此時各部隊指揮官會在部隊先頭,以其自身之觀察掌握全局並隨時將敵情向後回報。突進縱隊中除了戰車外,尚會編入戰鬥工兵、裝甲步兵以在任何情況下對前進中的戰車單位提供支援,他們通常都乘坐在半履帶裝甲人員車輛上,戰鬥工兵則攜帶各種器材甚至架橋裝備以克服一切然或人工障礙物。

5、擊虛與鑽隙

突破時期結束,開始全速向敵後方做大縱深的突進。這樣的做法揚棄了傳統的向兩翼席卷的戰法。不過這算是法國人所創的較快捷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