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五章 戰爭暫時的結束(3 / 3)

甲午戰爭中,日本打垮了這個老大而且在沉睡的國家,使中國蒙受了最沉重的恥辱和負擔。近代國家屈辱的曆史,讓很多人一度覺得這個國家沒有指望了,覺得這個民族沉淪了。人們變得麻木,變得和光同塵。

但現在,戰事的勝利調動出了這個國家每個人潛藏在心裏的自尊和自強的感情,吸引了無數的熱血的年輕人去為國家的強大而獻身。在短短幾年裏,雖然中國剛剛發展起來,但是人們的心理已經完全改變了,大家看到了崛起的希望,看到了複興的可能。

全國義務兵役製的法案趁著民心沸騰的浪潮中迅速的通過頒發了下去,明年的軍費預算雖然提高了近百分之四十的額度,但通過也無懸念。

經過這場戰事,民眾們都明白,沒有強大的國防力量,安全就沒有保障。而陸海軍的表現,也向他們證明,錢花到他們身上,值得。

在世界局勢劇烈變動的情況下,擊退了最凶惡的敵人——日本,中國終於贏得了可貴的和平發展地機會,而且處於極為有利的國際環境之中。

中國海陸軍在戰爭中表現出了全新的裝備和戰術戰法,再加上雄厚得令人恐怖的人力資源,發展的潛力讓世界為之側目。

德國駐華公使辛慈拚命拉中國參加德奧陣營,英、法、俄則期盼中國參加對德作戰,隻有美國勸中國不要急於參戰,希望能與美國保持一致。

陳文強作為國務卿,在列強之間周旋,充分發揮了他的才智,為國家拚命撈取著利益。

俄國原來最擔心的是日、德聯合,腹背受敵,保證其後院西伯利亞的安全,是整個大戰期間沙俄的遠東外交綱領。如今日本受挫,注意力轉向了太平洋,而中國卻在東北西北不斷加強著軍力配置,這個變化使俄國非常不安。鑒於中德兩國曖昧的關係,俄國有如此憂慮也並不過分。

隨後,在與中國政府的外交試探中,陳文強很真誠地表示無意於針對俄國的軍事行動,並表示中國宣布中立,可以與包括俄國在內的任何國家進行軍火、物資方麵的商業交往,而俄國與日本的親近,將導致中國民眾的強烈不滿。

這是一個善意的信號,起碼俄國對此表示歡迎,表示《日俄條約》中有損中國的條約將會重新修訂,並立即向中國方麵訂購了大批物資,以向德國發動持續進攻,緩解英法聯軍的危機。

對於英法兩國,陳文強則表示因為國力原因,暫時無意於參加歐戰。但英法兩國渴望得到的坦克、飛機、青黴素,中國政府在條件得到滿足後,可以供應或轉讓。

而且中國政府開出的條件也並不過分,要求庚子賠款全部緩付十年且不付利息;海關由中國人自己掌握,原洋人雇員依舊任職,並提高關稅稅率至百分之十五;廢除《辛醜和約》中關於京津鐵路沿線及天津地區駐軍的規定。

對德國方麵,陳文強則將中國海軍使用“狼群”戰術的心得和經驗全盤托出,並傳授了潛艇布雷的新技術,讓德國方麵受益匪淺。甚至,陳文強以後還準備利用自己的一些先知先覺,把英法的一些軍事情報透露給德國人,比如日德蘭海戰的具體部署等等。

現在,日本雖然暫時退卻,但依然是中國最大的威脅。在上海,中日兩國的談判代表正開始談判,這個談判過程,估計要延續一兩個月才能有個結果,雙方的分歧仍然是巨大的,日本方麵並不因為失敗而少其驕氣半。

而中國政府的策略便是加強與美國的合作,甚至以劃分市場的條件,不惜將青黴素的生產技術無償轉讓給美國,以換取美國對中國的支持。

由於巴拿馬運河已於1914年通航,美國海軍不必再考慮困擾其多年的艦隊部署難題。而美**事力量在太平洋的存在和加強,使日本不得不更嚴肅地考慮美國的傾向,並協調同美國的利益衝突。

與此同時,中國政府再次頒布了一係列工商優惠政策,並動用金融儲備,加強工廠企業的生產能力。還與南洋華商密切聯係,做好了對亞洲各地的商品輸出準備。

英、法、俄、德等國全都傾力於歐戰,他們對亞洲的商品輸出必然急劇減少,其結果必然是幾乎全太平洋地區都發生商品匱乏的現象。中國商品將與日本商品進行競爭,主要戰場就是亞太市場。由於中國的資源優勢,和遍布亞太地區的華僑華商,這場商品大戰不應該落在下風。

萬事俱備,陳文強誠心誠意地祈禱歐戰能夠持續下去。因為現在曆史的發展正在越來越脫離他的預想,英法聯軍節節敗退,一戰已經不是原來的樣子了。

看不懂,真的看不懂了。陳文強望著地圖,抓耳撓腮,替英法兩國著急。住,一定要住,隻有戰爭陷入膠著,才有大發戰爭財的可能。

法國如果被擊敗,是不是就會演變成與二戰相似的另一個版本。英國隔著英吉利海峽,利用其強大的海軍,與德國展開一場持久戰。德軍掉頭東進,痛宰俄國佬,然後會變成什麼樣……(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