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世民(3 / 3)

豬八戒同誌道:“前程前程,若依你,教我嗑風!常言道,依著官法打殺,依著佛法餓殺。去也,去也!還不如捉個行人,肥膩膩的吃他家娘!管什麼二罪三罪,千罪萬罪!”

豬八戒同誌非常的直率,他根本就不信佛,即使是觀音菩薩本人站在他麵前,他也不信那一套。他隻相信:填飽肚子要比犯罪強。

.菩薩將袈裟、錫杖拿到長安城裏叫賣。遇到幾個水陸法會主持人落選的愚僧,倒有幾貫村鈔。愚僧問道:“你的袈裟要賣多少價錢?”菩薩道:“袈裟價值五千兩。錫杖價值二千兩。”那愚僧笑道:“這兩個癩和尚是瘋子,是傻子!這兩件粗物,就賣得七千兩銀子?隻是除非穿上身長生不老,就得成佛作祖,也值不得這許多!拿了去,賣不成!”

愚僧,倒有幾貫村鈔。這是富康這一階層的代表,手上有幾個錢的人。更是佛教內部會員的代表,而且還是級別很高的會員,因為他們是水陸法會主持人落選的。要知道:能夠參加皇帝舉辦水陸法會的和尚,都是全國有名的高僧。

這些高僧們雖然披著佛教的外衣,其實心裏壓根都不信佛,因為他們都非常的現實,就是對“長生不老”,“成佛作祖”都明確的表了態:沒有興趣。

.我們再看皇宮貴族這一階層,太史丞傅奕大膽的上疏皇帝“謗”佛:

西域之法,無君臣父子。以三途六道,蒙誘愚蠢,追既往之罪,窺將來之福。口誦梵言,以圖偷免。自五帝三王,未有佛法,至漢明帝始立胡神。然西域桑門。自傳其教,實乃夷犯中國。

言禮本應事親事君,而佛背親出家。以匹夫抗子,以繼體悖所親,若遵無父無君之教,正所謂非孝者無親。

太史丞傅奕,不僅不信佛,還“謗”佛,專揀佛的壞處,直接了當的提出“佛教有害”論。

由此可見:中華眾生愚蠢,非真。可看這做惡的,勢利的,權貴的,一個個的既不愚,也不蠢。毀謗真言,這倒不假。幾乎是人人詆毀,個個誹謗。

無量無邊的佛法,在中華大唐社會最底層的尚未解決最基本生存問題的人員中,沒有市場。在富康,手上有幾個錢的人員中,也沒有市場。在上層貴族官僚中,更沒有市場。

要到一個沒有市場的地方去推廣自己的產品,真是難啊!

因此從如來佛的話中,可以十分明確地看出:他並不擔心路上的困難有多大;而擔心的是這個地方根本沒有市場。

經過一番市場調查,在中華大唐社會的各個階層,均不信佛,並沒有對佛法產生需求關係,這裏根本就沒有市場。而供給卻十分巨大!

如來佛的出貨量為:《法》一藏,談;《論》一藏,地;《經》一藏,度鬼。這三藏經書合計為三十五部,共有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之多!

吾觀下,各行各業,萬般皆不難,唯“出貨”為最難!賣不出去等於零。即使身為如來佛祖者,也不能例外,要想把到自己的產品,三藏經書,推廣到一個沒有市場的地方去,這真的是個難難難!

所以如來尋思著,要想辦成這件事,“怎麼得一個有法力的”去才行。觀音菩薩當即表態:願意去。如來見了,心中大喜道:“別個是也去不得,須是觀音尊者,神通廣大,方可去得。”

那麼,觀音菩薩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究竟是何德何能?有何種法力?何等神通?唯她能完成如此大任?

現在,傳經業務中,如來佛對看她的看法是:有法力,神通廣大。

如來座下的四菩薩、八金剛、五百羅漢、三千揭諦、眾比丘僧、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大尊者聖僧,除她之外,沒有一個人能辦得成這件事。

這麼來,觀音菩薩就是如來身邊最得力的一個人了。如果觀音菩薩辦不成這件事,相信其他人更不能辦成。

觀音菩薩此時的表現是:那菩薩聞言。踴躍作禮而退。即喚惠岸行者隨行。那惠岸使一條渾鐵棍,重有千斤,隻在菩薩左右,作一個降魔的大力士。

看樣子,菩薩接到這筆大單,對籌建新的分公司,顯得非常興奮。她身邊的惠岸行者大概是個狠人,不好惹的。

那麼,如來佛為什麼要把他的真經傳到東土大唐來呢?《西遊記》第98回有答案,如來佛祖親口笑著道:

“向時眾比丘聖僧下山,曾將此經在舍衛國趙長者家與他誦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脫,隻討得他三鬥三升米粒黃金回來。我還他們忒賣賤了,教後代兒孫沒錢使用。”

如來佛的經,念一遍,最低收費標準為:三鬥三升米粒黃金,這還是賤賣了。可見是有著巨額利潤的。

舍衛國,是在西方。如果如來佛能把他的經傳到東土大唐來,則利潤至少會翻倍增長。但是,東土大唐這個地方沒有市場,所以如來佛很難辦。就尋思著要找一個有法力的去才行。

於是,觀音菩薩自告奮勇地接下了這筆大單。

觀音菩薩來到這塊沒有市場的地方,底層不信佛,中產不信佛,貴族不信佛,那究竟從哪兒開展業務呢?

觀音的處理方法很簡單,既然你們都不信佛,那就幹脆直接找皇帝!隻要皇帝一個人信奉受行,則全國信奉受行,市場大著呢!

於是,就有了唐太宗地府還魂這一幕。觀音菩薩在幕後策劃了這一切。

前麵我們過,一般人死的時候都是被黑白無常、牛頭馬麵用鐵鏈鎖走。曆經陰間十三站才能到達地府的。

而唐太宗死的時候,是閻王有請,判官來接,自上而下,完全不符合陰司的程序,很明顯,是受人指使的。

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地方就是,陰司閻羅殿原本歸屬我們庭管轄,可後來被佛門占去,所以觀音菩薩在裏麵動點手腳實在是太簡單了,而且她身負重任。即便是老對頭地藏王菩薩也不敢在這件事與她搗亂。

因此那條被魏征斬了的龍,他的魂魄就被關押在陰司裏,按是不應該出來危害陽間的人的。但他卻跑來纏著唐太宗索命。終於把唐太宗也逼到陰司裏去了。

那條龍,在整個事件中,僅僅隻起了一個作用:就是纏著唐太宗逼命!試問:要是沒有人放他出來,他又怎麼可能跑來逼唐太宗呢?!所以,被操縱的痕跡太明顯了。

唐太宗在遍遊地府之後,點頭歎曰:

善哉真善哉,作善果無災!善心常切切,善道大開開。

莫教興惡念,是必少刁乖。休言不報應,神鬼有安排。??

唐太宗大概是想明白了。善哉真善哉,這一切都是神鬼有安排。

唐太宗還陽的時候,判官送唐王直至那超生貴道門出的地府,何為貴道門?

地府裏有“六道輪回”之所,魑魅魍魎,滔滔奔走那輪回之下:行善的升化仙道,盡忠的超生貴道,行孝的再生福道,公平的還生人道,積德的轉生富道,惡毒的沉淪鬼道。

唐太宗殺人如麻不為善,叛國自立不為忠,逼父造反不為孝,射兄害弟算惡毒。但是,地府陰司裏對他的評價卻是“忠”!因為是從“貴道門”送他出來的,隻有“盡忠的”才走貴道。

唐太宗忠於誰?不是朝廷,不是君父,而是佛祖。

是因為唐太宗信仰佛教,才被陰司評定為“忠”的嗎?很顯然,也不是,因為唐太宗是在出了陰司,還陽複生之後才信佛的。

那麼,這就隻有一種解釋:逼父造反,射兄害弟,為“忠”,好殺,善殺,為“忠”,以惡,大惡為“忠”,因為“忠”,才得到認可,得到嘉獎:再添陽壽0年。

大家莫要以為我在胡,如來佛祖原本就是喜歡大惡之人的,看看如來佛祖手下的四菩薩、八金剛、五百羅漢,哪一個不是大惡人?你不惡,他還不要呢。

當初如來向觀音傳寶的時候就曾經親口過:

如來又取出三個箍兒,遞與菩薩道:“此寶喚做緊箍兒。雖是一樣三個,但隻是用各不同,我有金緊禁的咒語三篇。假若路上撞見神通廣大的妖魔,你須是勸他學好,跟那取經人做個徒弟。他若不伏使喚,可將此箍兒與他戴在頭上,自然見肉生根。各依所用的咒語念一念,眼脹頭痛,腦門皆裂,管教他入我門來。”

從這兒可以看出三個問題:

1.如來佛需要惡人,

.如來佛的法寶很惡,

.用很惡的法寶逼很惡的惡人入他的門下。

觀音菩薩奉如來佛旨,到長安尋找“善信”,為了打開局麵,以唐太宗為突破口,讓他死,讓他活,讓他大辦水陸法會,促成傳經大業,這一切都做的不動聲色。(未完待續。。)

&l;div lass="adread"&g;&l;srip&g;sh_read();&l;/sri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