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華歌榜、中歌榜這類榜單,在建立之初都是向美國公告牌看齊的,希望打造出屬於華語音樂的公告牌。¥f,
早在十多年前,這些榜單卻是含金量很重,歌手發單曲發唱片,都極為重視這幾個榜單的排名。但隨著網絡的普及,以及唱片市場的衰落,除了業內人士和資深發燒友外,已經很少有人會去關注這些傳統榜單了。
取而代之的,反倒是網絡音樂平台的榜單更為惹眼,音樂公司的宣傳資源也向網絡傾斜靠攏。華歌榜、中歌榜的存在價值,似乎就剩下每年的頒獎典禮,而且獎項的影響力也在逐年下降。
當葉誠在華歌榜獨拿六項大獎後,現場的眾多記者和音樂人,都以為他會登上第二的娛樂頭條,但現實往往讓人大跌眼鏡。
香港和大陸的娛樂頭條,赫然是老牌港星女神徐煜苒在魔都出席商業活動,下台時走光露點,疑似裏麵什麼都沒穿……
此新聞讓音樂圈內人士無比心寒,尼瑪有人拿到華歌榜六項大獎,如此重大的新聞,居然比不上一個女星走光。
至於台灣的娛樂頭條,則是網絡紅人豬排妹前赴日本拍大膽寫真,並傳出要下海拍愛情動作片的消息。馬來西亞那邊也差不多,娛樂頭條是某本土男星的婚訊,而且還是捕風捉影當事人沒承認那種。
難道華語音樂真的衰落到無人關注的程度?
答案很明顯,是的。
隻有新加坡,或許是因為華歌榜頒獎禮就在這裏舉行,所以才讓葉誠霸占了大量的娛樂版麵。
《聯合早報》的本地新聞版塊,詳細報道了華歌榜頒獎典禮的盛況,並稱讚葉誠為“華語樂壇不可忽視的新生力量”、“本屆華歌榜最大贏家”。
葉誠本想領完獎就回國,結果卻接到《聯合早報》副刊《n》的專訪邀請。
《n》雖然隻是報紙副刊,但它的內容卻不少,常設版麵就有近10個,包羅影視、漫畫、校園、文藝、汽車、旅遊、科技等等方麵。
專訪就在葉誠下榻的酒店進行。采訪人員就兩個,一位攝影記者、一位文字記者。
“葉先生你好,我是《現在》副刊記者鄧翠雲。”一個40出頭的中年女性用流利的普通話自我介紹道。
“鄧姐你好,很榮幸能接受《現在》的專訪。”葉誠微笑著和她握手道。
鄧翠雲道:“葉先生。要不我們先拍照吧。”
“好啊,”葉誠問,“在哪裏拍合適?”
攝影記者把窗簾拉開,指著客廳沙發:“坐沙發上就可以。”
葉誠按照對方的要求坐在沙發上,哢嚓哢嚓拍了幾張後就搞定了。整個過程五分鍾不到。
鄧翠雲顯然事前搜集了不少葉誠的資料,坐下後道:“葉先生,你現在有很多重身份,歌手、作家、演員、製作人、商人,你最喜歡哪個?”
葉誠不假思索地:“歌手吧,我這是從的誌願。”
“我想也是,”鄧翠雲笑問,“有想過昨晚拿六座獎杯嗎?”
葉誠笑著搖頭道:“完全沒想過,華歌榜給了我一個大的驚喜。”
鄧翠雲問:“有人你的中國風引領了華語音樂新潮流,你對此怎麼看?”
葉誠的臉皮越來越厚。侃侃而談道:“我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做音樂,因為我從就接觸東西方的音樂,所以才想到要把它們進行融合。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是座寶庫,前段時間拿諾貝爾醫學界的屠女士,不就是從《肘後方》裏得到靈感,發現並成功提取青蒿素的嗎?中國風也是如此,中國傳統音樂豐富多彩,我們音樂完全可以從其中獲取靈感。”
這次專訪進行了一個多時,主要圍繞著音樂這塊進行交流。至於葉誠其他方麵的成就,現在網絡那麼發達。鄧翠雲隨便一搜索就能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