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結束後,鄧翠雲道:“葉先生,這次我來還有一個目的,就是希望《現在》副刊的《名采》版塊。能夠刊載你的《悟空傳》。”
葉誠對《聯合早報》不熟,更沒看過這份報紙的副刊,他問道:“你們的副刊還連載?”
鄧翠雲笑著拿出兩份報紙,道:“《名采》版塊刊載全球範圍內華人作家和詩人的文章,它的目標受眾是高端讀者和作家群體。整個南洋幾乎所有的華人作家,每周一都會看《名采》。有句話是這樣形容的。《名采》使新加坡成為華人世界的南洋巴黎。”
“這麼厲害?”葉誠翻開眼前兩份報紙的副刊,發現《名采》版塊刊載的文章,全是大名鼎鼎的華人作家作品,他搖頭,“我就不丟人現眼了吧,這些都是大作家的名作,《悟空傳》隻不過是一部網絡。”
鄧翠雲道:“葉先生你太妄自菲薄了,在來采訪之前,我從網絡上搜尋你的資料時發現了《悟空傳》這本書,並且花了五個時將它略讀了一遍。這是部非常優秀的作品,我們的副刊主編在讀過之後,也同意將它刊載在《名采》版塊。”
葉誠:“可是《悟空傳》跟《名采》的風格不符啊,你們刊登的都是嚴肅。”
“這是我的失誤,沒有跟您清楚,”鄧翠雲解釋道,“《名采》除了刊登傳統外,也有幽默、時尚、通俗的作品,偶爾也會邀請知名演藝人員撰稿。”
“哦,那行吧。”葉誠對此無所謂,甚至連稿費都懶得問。
《南華早報》的副刊也就十多個版麵,自然不可能將《悟空傳》全部載完,隻能選取前麵的幾個章節。周一的時候,葉誠已經返回中國大陸,準備參加《音悅先鋒榜》的頒獎禮,副刊《名采》終於付梓印刷了。
葉誠顯然低估了《南華早報》在南洋地區的影響力,關於他的專訪和《悟空傳》一刊登,立即就為他增添了無數的海外華人粉絲。
特別是華歌榜頒獎禮剛剛過去,很多的南洋音樂愛好者都對瘋狂拿獎的葉誠有印象,他的歌曲和在東南亞悄然傳播起來。最明顯的體現就是,葉誠在油土鱉的歌曲視頻點擊量激增,《青花瓷》的點播量已經接近100萬。
新馬地區的許多電台和店麵,也都開始狂播葉誠的歌曲,讓他在短時間內成為在南洋家喻戶曉的華人歌手。
這或許是葉誠新加坡之行的最大收獲,他的歌終於在東南亞地區慢慢流行起來。新加坡海蝶唱片甚至主動聯係夢想當然公司,以00萬人民幣的價格,購得《追夢赤子心》和《情定愛琴海》兩張唱片的東南亞代理發行權。
錢很少,但如今全球唱片工業都在衰落,能賣出00萬的東南亞版權就可以知足了。
葉誠更看重的是南洋市場的培植,以後不定還會到新馬地區開演唱會,到時候什麼錢都能賺回來。
整個1月,葉誠都忙於各種年末慶典和頒獎晚會,獎杯拿到手軟大部分是非官方獎杯。葉誠甚至憑借《愛情公寓》,拿了兩座優秀電視劇製作人獎。
這些獎項也就熱鬧幾,頒過了也就過了,主辦方和獲獎人都不太當回事,沒有任何的實際意義。
葉誠最為在意的,還是華歌榜、中歌榜和音悅先鋒榜這三大華語音樂獎項。
除了在華歌榜拿到六座獎杯外,葉誠還包攬了音悅先鋒榜最受歡迎男歌手、最佳男歌手、最佳單曲和最佳專輯獎,以及中歌榜的最受歡迎男歌手、最佳男歌手和年度全能藝人獎。
三大獎項全部落幕後,葉誠終於登上娛樂版頭條,因為他把三大音樂榜的最佳男歌手全拿了。
去年是華語樂壇新人王,今年則直接晉級為華語樂壇最佳歌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