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第044章 針法小成(1 / 2)

對於普通人來,要想對患者的肌肉紋理把握得十分透澈,從而紮出蹦針的效果來,除了要精研解剖學外,還必須對不同年齡的人、不同性別的人、不同身高的人的肌肉生長差異都有著詳細到令人發指的研究,同時還要對針感有著驚人的敏銳力,這才隻是剛剛有了成功的可能。

所謂針感,也就是針炙用銀針的觸感。銀針並非有血有肉之物,也沒有神經感應係統,當然不可能真的有觸感,而這裏所的觸感,其實就是指銀針在穿入到不同深度、碰到不同的障礙物時,所產生的震動、阻力傳遞到施針者的手指上所產生的感覺。

古時候,有些擅長針炙的老中醫們培養弟子,都會用十數張厚薄、粗糙度、硬度不同的紙張疊在一起,然後讓徒弟蒙著眼睛以銀針紮刺。待停針之後,徒弟需要能出他一共刺破了幾張紙,其中這幾張都是什麼紙(比如宣紙、牛皮紙、草紙),並且無一錯漏,這才算是針感有所成。

象是這麼一個以針刺紙的訓練,古時候的學徒們常常一練就是十餘載,那都是常有的事。現如今人心浮燥,年輕人又有幾個能有這般恒心和毅力?所以……象這一類針法漸漸的式微、並且幾近失傳,也就沒什麼好奇怪的。

其實莫別人,就連江少遊也同樣沒有這份恒心和毅力,不過好在他的透視能力可以完美地彌補這一缺陷,要把握患者施針處的肌肉紋理……他自然不用去研究什麼解剖學,隻要打開透視眼看一看,就自然可以清晰無比的看在眼裏,到時候隻要落針時稍加注意一些,那他就算是想失敗也難呀!

除了蹦針,其他四大偏門針法也都差不多,難就難在必須對人體的肌肉、筋絡、經脈等特性和分布了若指掌,才能夠使這幾種針法發揮出應有的作用來。可這些對於別人來一輩子都無法學完的知識,江少遊卻隻需打開透視眼看看就k了,因此難度什麼的根本就是一個笑話。

相反的,在馬教授看來要相對簡單許多的另外八種不太常用的針法,對江少遊來,有幾種卻是真的很難,尤其裏麵有一種名為“擦針”的手法,看起來似乎很簡單,在將銀針紮入到相應穴位後,隻要每隔十幾秒鍾,用拇指指肚在銀針上輕“擦”一下即可。

但這一下輕擦,卻必須要擦得銀針產生幅度極、但頻率卻極快的震顫才行。這可就是一個難度相當高的技術活了,而且江少遊的透視能力在這方麵也是全無幫助。

其實這擦針就是一個共振的原理,就好象公園裏麵擺放的那些美其名曰“龍洗”和“魚洗”的銅盆,你隻要用雙手不斷地搓動銅盆的兩個耳朵,就有可能讓盆內的清水噴起高高的水花或水柱來。

當然,擦針可要比搓銅盆難得多了,而這種技巧真的就隻能靠自己慢慢去感覺了,而且這種感覺還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別人根本沒辦法教你,隻有你自己掌握了之後,隨手一擦……就能擦出自己想要的效果來,但是在沒有掌握之前,你就是使出吃奶的力氣也沒用!

江少遊用了整整一個下午的時間,才算是勉強“學會”了這一十三種針炙針法。當然……這所謂的學會暫時還隻是他明白了應該如何運針、施針時的要點是什麼,要達到什麼樣的效果才算合格之類的……至於要想將這十三種針法完全掌握,並且都能完美地使用出來……那就不是一兩的時間可以辦到的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學針法的期間,江少遊放在爐火上一直燉了三個多時的霸王別姬也總算是燉好了。

當江少遊一揭開鍋蓋的時候,頓時滿屋飄香,而且過了不一會兒,就連左鄰右舍的人也都好奇抻頭向這邊望來,一個個大張鼻孔狂嗅著飄在空氣裏的香味,就仿佛是聞到腥味的魚一樣。

江少遊給馬教授盛了一碗濃湯,馬教授隻是嚐了一口就感覺唇齒留香、神清氣爽,如果之前江少遊牛刀試燒的幾道菜隻能算是人間美味的話,那麼這霸王別姬則仿佛已經不屬於人間了!

而且這道菜還不單單隻是美味而已,還有著極大的滋補效果,隻要馬教授分幾次將這一鍋濃湯喝掉,保證他前幾因為廢寢忘食地做實驗而虧空的身體,就能全部的補回來。

馬教授本身就是一個有名的中醫,對這湯中的滋補效果自是能夠感覺得到,不禁對江少遊越發的親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