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爺爺,您的還政於朝,莫非就是‘太上’之路?為何您沒有一開始就推行呢?”慕容庭道。
“嗬嗬!”搖了搖頭,慕容複道:“不興刀兵,豪傑不知敬畏;不施仁義,百姓不知感恩。處在什麼樣的位置,便該施行什麼樣的道理。昔日我慕容氏弱之時,區區少林一門派便可派人侮之;而自興兵之後,下又有何人膽敢不敬?但到了你這一輩,放眼四顧,四海之內已無半個敵人,正當加恩下,讓萬民親而譽之。”
“不過正所謂欲壑難填,如今下初定,四海窮困,略施恩惠便可造就盛世,百姓也都會感念聖恩。而到了安定之後,再施恩惠就會被認為理所應當,甚至稍有偏差,還有可能引發民亂。因此到了那時,應該退而隱之,還政於朝,立下綱憲,使外臣、貴戚、民權相製衡,帝皇執禁軍居中而決。如此功歸於上,過歸於下,遇亂則裁汰外朝,下民不知帝皇之過,方為‘太上’之道。”慕容複道。
如同醍醐灌頂,慕容庭心中大喜過望,隻覺得治理下的道理,從來沒有這樣清晰。當即長拜道:“謝皇爺爺教誨,皇爺爺所言,真乃萬世之法也!孫兒謹受教!”
“萬世之法?”微微搖頭,慕容複心中想道:“下又哪裏當真有萬世之法呢?我這條政策,脫胎自後世英吉利之君主立憲,但到底是否能行,還是看後人的造化吧!我在這個世界已經停留太久了,是時候去了!去了!”自動汴梁被金國攻破時登基稱帝,到如今已經三十六年,慕容複執掌下氣運,收攬四方絕學,到了如今,他的期望已經全部達到,是時候繼續追尋下一步了。
“語嫣、阿碧……”眼前一陣恍惚,慕容複似乎又看到了兩人俏麗的身影。如今,他已經又是一個百歲的老人了,不但慕容博、四家將這些人早已故去,就連王語嫣、阿碧,甚至是他和兩人的兒女,都已經開始離他而去了。至於當年相交的故人,如蕭峰、虛竹、段譽等等,也都陸續傳來了死訊,這也是他今日和慕容庭講這一番話,決議退位的原因。
“功名富貴非我所願,長生久視方是所求。我這些年耽擱太多,都已經快要忘記自己的誌向了。”想著,慕容複心中漸漸平靜,多年帝皇生涯養成的威勢驟然一收,似乎成為了一個寧靜淡泊的道人,向慕容庭道:“以後,這下可就交給你打理了!”
次日,傳位大典之後,慕容複在幫助孫兒理順朝政後,眼看再無它事,當即消失在皇宮之中。從此,皇宮中再無他的足跡,三山五嶽則流遍了他的傳。有人曾見到太祖爺在洞庭留下足跡,也有人他在華山舉霞飛升,更有終南山重陽真人者,言其曾得太祖所賜一部先陰陽秘法,自此琴瑟和諧,生活圓滿幸福。凡此種種,不一而足,卻又不足為信了!(全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