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不一樣的術前討論(3 / 3)

病人太多,就像是題海戰術一樣,有效果,但肯定沒那麼明顯。

……

接下來就到了張興教授地總結環節,因為這個病人是屬於奧斯汀和萊斯利的,陸成對他們的病人不太了解,所以就根本沒有問陸成等人的意見。

而且,接下來布朗醫師和山原齊木與奧斯汀和斯萊利完成了一樣的步驟之後,張興教授也沒有再繼續讓陸成發表意見。

因為如此細致的解析,幾乎已經把所有能夠說的已經說到了,繼續深入,無非是研究上的理論性的問題。

理論性的問題,想要在短時間內突破,根本不可能,它隻能是代表了一種方向而已。

在術前討論結束之後,時間赫然已經來到了十一點多,快要吃午飯的時候了。

張興教授就喊了外賣,也就是披薩給眾人吃,吃過之後,全部都散去了實驗室。

陸成也不意外地跟在了張興教授的後麵,今天山原齊木沒有跟來,因為他請假了,他在周末連續做了三十多個小時的實驗,所以今天在實驗室裏沒有特別多的安排。

在路上,張興教授一邊走著一邊隨意地問陸成道:“今天的這個術前討論,你有什麼看法沒有?”

陸成就才把心裏的想法說出來:“張教授,如果說這邊的每一台手術,都會這麼進行術前討論的話,那麼我感覺華國的醫療水平要完全與米國的頂尖水平平齊的話。”

“除非劍走偏鋒一條路,否則至少還需要五十年的時間。”

“可能還有保守了,因為都在進步,而且還都在很快地進步。”

陸成這麼說的時候,心裏隻是補充道:是啊,國內可能就隻有林尤這樣被戴上了‘學究’帽子的人,才會閑得蛋疼地去在做手術之前查一下文獻。

其他的很多教授,估計就隻是把以前的經驗往自己遇到的病人身上一套,然後再把它傳承下去,繼承者然後再稍微結合創新,再這麼一套。

一步走幾年,走了就停下一輩子。

很有可能永遠都追不上,這是一個客觀的事實。

就算文獻上記載的東西,百分之九十九沒有用,但是最終出現推動的那百分之一,絕對是首先來自於文獻的記載之中。這是現代醫學發展的規律,至少現在這個規律還沒有打破。

張興已經很久沒回國內的醫院看看了,更多的時候還都是參加國際性的學術會議。

在會議上,他聽到的很多教授的意見,都是很先進的,都是與國際接軌的,但是,張興教授也情願這些教授和同道在帶來這些病例的時候,是他們的常規,而不是一兩個特殊的病例秀。

不過現在聽陸成講來,可能陸成所說的,才是最終的事實。

這是一個大環境的限製,張興教授無能為力,林尤也無能為力,誰都無能為力。

張興教授點了點頭,說:“那就先從自己地改變開始,多看看文獻,多看看新鮮的東西,或多或少你也能學到點新東西,學到的東西多了,再加上手上功夫的積累,就自然而然地完成質變了。”

“可能你在國內看到的現實,和現在的你看到的差距太大。”

“但是你也要考慮到,咱們華國的現代醫學起步,才六十年時間,現在有人在與外麵接軌了,就是一件好事情。”

“我們華國人,從來都不缺天賦的,總能趕上來的。”

張興教授這麼說著,又回憶起了很多的往事。

比如說,當時的關節鏡,在國內屬於新東西,先引進來再說。

比如說,骨腫瘤的切除,在國內屬於絕對頂尖的東西,但是現在幾乎每個省會都有很多的大型醫院有實力開展了,這樣的成長速度,張興教授已經夠滿意了。

慢慢來的,不可能指望這一代人的天賦和努力,去換取人家三百多年的積累和別人的努力。

華國人很聰明,很努力。但是國外也從來都不缺努力和聰明的人……

比來比去,爭得終究隻是一個名譽,老老實實地發展了起來,那才是造福一方的功德,無量的功德,屬於一輩人的無量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