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外的甘寧歸來,還有之後與陸仁之間的和解,著喜不已。作為與州牧同級的撫夷將軍一職甘寧不能出任,但是陸仁卻還可以給甘寧一個牙門將軍的官職,這已經是陸仁所能給出的官職中的極限,對此甘寧到也頗為滿足。昔日的錦帆賊,今天終於成為了正式的官員,在人前能揚眉吐氣,又有什麼不好的?而甘寧手下那一千多僮客,現在也正式編入夷州軍製,作為甘寧的親兵依舊歸甘寧領統不變。
數年來經過一係列的事,陸仁的變化很大。用甘寧的話來說,當初的陸仁隻可為友,不可為主,因為那時的陸仁身上缺少一份上位者應有的氣質,既管不住人又難以以上位者的姿態服眾;但是現在的陸仁,雖然平時還是可以像以前那樣嘻嘻哈哈,隻是真正遇到大事要事的時候會在陸仁的身上看到應有的沉穩與冷靜。隻是甘寧並不知道,很多時候陸仁都是在強行撐住而已,並不像甘寧所相像的那樣沉著冷靜。
不管怎麼樣,夷州的主臣之分總算是定了下來,接下來陸仁馬上發付快船去泉州把劉請到來夷州來商議大事。甘寧的歸來帶回來了大量有價值的信息,陸仁的戰略計劃也要隨之進行一定的變動方可。
趁著劉尚未來到夷州的這幾天空閑,次日陸仁便帶著甘寧去參閱夷州海軍。按照陸仁最初的預想,甘寧才是夷州海軍統師地最佳人選。淩遠的話因為年紀太輕,個性也有些浮誇,真正還需要一段時間的曆練之後才能堪當大任。
引著甘寧來到軍港時,海軍正在進行常規的訓練。甘寧參看了一陣海軍的訓練之後不住的點頭,向陸仁稱讚海軍的訓練深得水戰精要。稍後陸仁便讓甘寧與淩遠見了麵,讓他們先打打交道。
淩遠自幼在長江邊上長大,早就聽說過甘寧“錦帆賊”的名號,流浪地那段時間裏也有想過去投奔甘寧地。現在見到甘寧。二人在一番言談之後。淩遠對甘寧自然是佩服得五體投地。論資曆、武藝、經驗。甘寧都強出淩遠太多太多,不容淩遠不服。
數日後劉從泉州趕到夷州,陸仁當即召集所有地幕僚開會,商議下一步的戰略走向。
首先是趙雨出使東吳的事。除去一些亂七八糟的禮物之外,陸仁特意吩咐下麵準備了一批衣甲器仗,等和談成功之後就半賣半送的留給孫權,算是開通商路時的前期優惠。其他的不用交待太多。陸仁相信趙雨完全能處理好。此外趙雨提出了個要求,就是她要帶一百夷州女兵作為衛兵前往東吳。陸仁考慮過後認為這個要求並不過份,當下便點頭應允。再就是陸仁暗中交待趙雨,到了東吳之後想辦法先和香香聯係一下,說不定能得到不少地助力。
泉州方麵,劉提議陸仁從夷州抽調一批勞力去泉州進行沿海新城的建設工作。正好甄誠與甘寧歸還夷州時帶回來近萬的青壯勞力,短時間之內還不能完全安置好,陸仁索性就大筆一揮。調撥六千人給劉。等相應的準備工作做好之後就讓劉順便帶去泉州。不過陸仁也明明白白的告訴劉,要劉善待這些人,並且發下明令榜文。告訴這些新來的人,隻要好好幹在夷、泉兩州就會有好日子過。榜文發下之後新來的移民顯得很安靜,對他們來說能吃飽肚子,好好的活下去比什麼都重要,累一點都不要緊。再者夷州生活富足地事他們都早有耳聞,在夷州住了幾天之後又確切地感受到了夷州與眾不同的地方,而早期來夷州定居的移民在這裏麵發揮了不小地影響作用。
農業、工業等方麵沒什麼大的變化,陸仁現在的目標是定在穩中求漲上,這些事有郭亦、鄧艾、朱平他們在,不用費太多的心。
軍事方麵的變化比較大。這次甄誠從北方帶回來的四千多原袁尚軍俘虜,陸仁授意郭弈去挑選兩千左右願意在夷州當兵的人出來,另外再在泉、夷州本土招幕一批新兵,打算把夷州的軍隊擴充到兩萬左右,其中陸軍一萬二千,水軍八千。而泉州本城擴充到兩萬,泉北山寨五千,新城建好後常駐五千,也就是兩州的總兵力先訂在五萬的標準上。經過初步的計算,這是泉、夷兩州目前能負載的兵力極限,再多的話隻怕就要傷到兩州原有的經濟能力。
除去這些,陸仁還要求甘寧與淩遠的工作互換一下,也就是甘寧暫不出海遠航,留在夷州訓練水軍,而下一次的遠航由淩遠帶隊出發。甘寧現在是夷州海軍總司令,與海軍之間需要磨合,這可能要用去很長的一段時間;淩遠的話雖然泉州一役獨自領兵出征,但實際上卻並沒有得到什麼真正的實戰經驗與曆練,派他出去遠航會是曆練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