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見到李師爺即將到來的悲慘結局,眾差人一時間噤若寒蟬。
惹不起惹不起,這位新知縣背景夠硬,做事夠狠,惹翻了他,鬧出事端,皇帝最多將他調到別處做官,最終吃虧的還是自己等人。
本著好漢不吃眼前虧的道理,眾人決定從今天開始,嚴格遵守新知縣定下的規矩,做一個聽話的,盡忠盡職而又任勞任怨的乖寶寶。
此刻方逸在眾人心目中的形象,簡直可以說是與閻王爺無異,出手狠辣,一劍封喉!
眾人屏氣息聲,等著方逸說下去。
“本官的規矩很簡單,隻有八個字,那便是秉公辦事,廉潔執法。”
“辦事要公正,執法要廉潔,膽敢黑白不分,吃拿卡要之人,本官一定從速從重處理!”
“你等從前的所作所為,隻要沒有涉及到人命官司,不是太過分,本官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就算了;
但是,從今天開始,若有敢違反以上兩條之人,咱們新賬,老賬一起算,本官對公職人員一向量刑從嚴,若有違犯者,最輕也是八百裏流放起步,希望你等切勿自誤!”
眾人頓時都是麵露苦色,無他,秉公辦事這一點努努力還是可以做到的,但是廉潔執法就難了。
為何?
因為明朝官吏薪水極低,沒有了那些灰色收入,他們很難養家。
為什麼薪水低?
這就要從明朝開國太祖朱元璋說起了。
朱元璋年幼時曾做過乞丐,是貧民出身,他得了天下之後,製定律法的時候,便將全國官員的薪水,定的非常低。
因為他覺得這些讀書人,都是飽讀聖賢之書,都是品德高尚之人,為國家出力,為百姓辦事當公仆,那不是理所當然之事麼?
還要什麼薪水?
基於這個想法,所以朱元璋給手下官員們定下了極低的薪水。
低到什麼程度呢?
以做官做到南京戶部尚書的著名清官海瑞為例,此人一貫剛正不阿,從不收取賄賂,他去世的時候,他的同事在他家中隻找到了十多兩銀子。
其身家甚至還不如一些普通百姓。
但官員並不是普通百姓,排場大,用錢的地方也多。
當錢不夠花的時候,這些人就開始搞歪門邪道。
在這種情況下,官員貪汙腐敗就慢慢變成了常態,哪怕當年朱元璋活著的時候,動用嚴刑酷法來處置那些被發現的貪官,但官員的貪腐現象依舊是屢禁不絕。
待到朱元璋死後,明朝官員的貪腐更是已成氣候,就比如方逸深惡痛疾的漂沒現象,明明是官員個人在中飽私囊,卻可以堂而皇之地出現在官方的文書中。
所以方逸一提到‘廉潔’兩個字,眾差人頓時皆是人人心中叫苦不迭,畢竟大家都是小老百姓,也要養家也要吃飯,靠著縣裏發下來的那點俸祿,是肯定不夠個人日常開銷的。
靠俸祿養家會被餓死,但是要像以往那般,向百姓伸手揩油,則可能會如同王慶一樣,被麵前這位笑容溫和的少年知縣活活打死。
是進亦死,退亦死,區別隻是慢死還是快死。
看著眾人站在那裏,一臉惶恐不安的神情,方逸明白,自己的大棒威嚇戰術,已經初步奏效了。
本著打一棍子給個甜棗的原則,方逸開始給好處了。
讓手下做事,得學會恩威並施。
“不過呢,從今天開始,你們所有人的薪水,將會在原基礎上,上漲四倍!”
這些差人也不是聖人,指望他們拿著微薄的薪水,去給自己辦事,這肯定是不可能的。
所以薪酬這一塊一定要搞好,錢給足了,大家夥的積極性也上去了,總不能讓手下餓著肚子給自己幹活。
方逸這次的甜棗委實是威力巨大,起初的震撼過後,眾人心中都是一陣狂喜,俸祿上漲四倍,那可比原來自己等人通過不法手段收取賄賂等等的收入,還要高很多啊。
霎時間,方逸在眾差人的心中,馬上就變成了和藹可親的青天大老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