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通撲通,開始是零星幾人,隨後幾乎所有的差人都給方逸跪下了,人人口中高喊青天大老爺,神情無比激動。
方逸見狀,當即也是大大地鬆了一口氣。
所謂萬事開頭難,自己整頓吏治的這頭一把火,算是燒起來了。
一邊是高薪,一邊是廉政,再有嚴刑酷法在旁邊高懸威脅,方逸估計自己手下的這些官差,從此之後工作作風能好很多。
若是還有人不知足,繼續魚肉百姓,方逸不介意再殺幾個人。
隨即方逸便大手一揮,自掏腰包,先給眾人預支了半月的薪水,方逸的舉動,使得眾差人歡欣鼓舞,對他的忠誠度,更是大幅度上升了許多。
趁著眾人熱情高漲之際,方逸順勢開始安排任務,他兵分三路,自己一路,夏允彝一路,武超潛一路,每一路都有十幾名差人,前去城中各個地點考察調研,熟悉民情,收集了解各種信息,直到傍晚方才歸來。
晚飯後,方逸將自己關在書房中。
鋪開信紙,取筆研墨,略一思忖之後,方逸開始寫信。
這封信是寫給宋應星的,方逸請宋應星速速派遣熟練工匠前來此地,籌備建設煤礦之事,方逸在信中順便督促宋應星繼續研發完善蒸汽機,並對宋應星提出要求,希望能在兩月之內,收到一台用於煤礦抽水的蒸汽機。
河北一地,多的是煤礦和鐵礦,礦源方逸是不愁的。
有了蒸汽機這一大抽水利器,方逸便可以順利開采煤礦,並將其產業化,擴大化。
至於鐵礦,暫時方逸還不想去開采,其原因有二。
其一就是鐵礦本身還是屬於很珍貴的戰略物資,鐵器可以製作兵器和防具,市麵上的價格也很昂貴,朝廷對這方麵也很重視。
方逸目前不過是個小小的知縣,他還不想因開采鐵礦而引起朝中言官的重視,進而攻擊他有不臣之心。
再一個遵化城靠近前線,不出意外的話,按照曆史的軌跡,一年半後皇太極就很可能會率領大軍殺來,這時在遵化城開鐵礦,意義不大,很容易便宜了皇太極。
至於開采煤礦就無所謂了,煤炭又沉又重,長途運輸極為困難,皇太極除非是腦子進水了,才會千裏迢迢跑到遵化城來搶蜂窩煤,他若是當真如此做,方逸能活活笑死。
萬一到時後金大軍殺來,方逸隻需放棄煤礦,疏散人口,再把蒸汽機一拆,往城裏一躲便是,保管皇太極什麼都搶不到。
方逸的第二封信,則是寫給遂平公主的。
兩人是未婚夫妻,情意綿綿,自然是有很多話要說。
方逸奮筆疾書中……
咳咳,此處省略一萬字左右。
將給宋應星和遂平公主的書信收好,隨即方逸招來陳子龍。
京城留下的產業,還需要陳子龍回去主持,這兩封信,方逸讓陳子龍幫自己帶回去。
陳子龍當即領命離去,方逸獨自一人在書房中,再度陷入了沉思。
遵化城此地,乃是軍鎮。
自己在這裏最重要的任務,還是發展軍事力量,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挑戰,而不是在這裏賺錢、發財。
兩軍交戰,情報為先。
在戰爭中,情報工作非常重要,情報工作做得好,就可以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情報工作做得不好,那就又可能既不知彼,也不知己,失敗是必然的。
在情報方麵,大明自身的特務係統是指望不上了,明朝的特務係統,主力就是錦衣衛,由於腐敗的原因,錦衣衛的戰鬥力下降得非常厲害,效率很低,並且方逸也調動不了錦衣衛。
所以方逸打算另起鍋灶,自己建立起一支強悍精幹的情報隊伍。
至於情報工作的方向,該如何去建設一支情報機構,對此後世看慣了諜戰劇的方逸,在心中已經初步有了計較。
但是主持情報工作的人選問題,卻讓方逸感到幾分頭疼。
這個人選既要頭腦冷靜,又要機智多謀,還要能幹髒活累活,任勞任怨,懂得低調。
原本方逸屬意讓方十三來做這事,但他後來一想,做這種事的話,方十三還是有些稚嫩,搞情報工作的,哪個不是老奸巨猾的老油子,讓十幾歲沒受過多少教育的方十三上去,方逸擔心他會吃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