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九十四章程鴻的身後(1 / 2)

自從程鴻給蒙多講了第一課以後,蒙多算是徹底明白了程鴻的意思,也知道了自己的缺點。

雖說有些習慣一下子改不過來,但是蒙多卻是注意到了,現在蒙多主要任務是習字,尤其是看到程鴻那篇瘦金體的《師說》以後,更是一心要把字練好。

師長的字如此秀美,自成一派,沒理由自己這個開山大弟子字寫的軟趴趴一團糟吧?

程鴻也樂得讓蒙多練練字,現在說字如其人,若是這個弟子寫字軟趴趴,自己這個當師長的少不得一個管教不嚴。

現在蒙多若是犯什麼常識性的錯誤,沒人會笑話蒙多,更多的是笑話程鴻。

所以程家的人,比如程平之流對這個蒙多才如此上心,可以說現在程家,在程鴻孩子未出世之前,蒙多便算是程家的第三代傳承之人。

將來蒙多若是入了長安,可是能進程家祠堂上香的。

這就是這年代師與徒的關係。

蒙多畢竟出身不是那麼太好,雖說為人聰明,但是畢竟沒辦法接觸這些東西,所以現在主要是練字和學習一些常識性的知識。

也就是平常的啟蒙,而這一切都是程平教導,而蒙多現在的任務不是學怎麼做官,而是先把以前學的都忘掉,然後學習做人,習字……

每天半天跟著程鴻,程鴻言傳身教,教他開闊眼界,下午練字,學《四書五經》還有《算學》……。

書籍可以增長人的見識,培養人的氣質,《算學》可以讓人頭腦靈活……

程鴻培養蒙多確實是像培養開山弟子那麼培養的,也不知道李二在得知此事的時候會不會後悔。

要知道在他們心目中程鴻的才華說是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也不為過。

就這才華要選一個傳人不是皇家也得是個漢人才成吧。這選了一個蠻夷,也太~草率了。

不管怎麼說,從程鴻的書房對蒙多開放的時候,這倆人的榮辱便連在了一起,而程鴻那篇《師說》一出,更是讓這種羈絆深了一層。

不但如此,這五姓七望若是知道程鴻收徒,不知道要多後悔呢。

要知道程鴻身後的資源,再加上自己的才華,隻要不造反屹立朝堂幾十年不倒那是很輕鬆的事。

現在李二對程鴻讚賞有佳,你看皇帝跟誰伸手要過錢?或者說跟誰合夥做過買賣?

隻有程鴻一個,而且還把嫡長女下嫁給了程鴻,這下嫁和尚公主可是兩回事,若是尚公主你別說平妻,就是小妾都沒一個。

若是遇到刁蠻的,把你暖床丫頭賣了或打死也不是沒有可能。除了公主帶過去的丫鬟,你敢碰別的女人?怕是好日子要到頭了。

而程鴻這裏可就不一樣了,下嫁,是不建公主府的,將來名義上是程鴻當家做主。

就衝這,就可以知道李二對於程鴻的寵信了,不管是帝王心術也罷,確實這麼想的也罷,怎麼說姿態上皇帝對於程鴻的寵信高於嫡長女李麗質。

而大唐下一代皇帝,不出意外就是李承乾了,李恪那裏注定與皇位無緣,不說是不是嫡出,就說他外公是楊廣,這點便斷了他的路。

大唐好不容易姓李了,眾人拚死拚活把楊廣扳倒,不可能再把江山交給楊廣的外孫。

若是交還回去這算什麼?而且李恪若是當了皇帝,要不要給他外公平反?

若是不平反那是不孝,若是平反,那李唐便是反賊,滿朝堂都是竊國者,你讓寫史書的怎麼寫?

李唐皇帝國之大賊?滿朝文武,皆為竊國者?

你讓李二和李淵如何自處?

再說了,就算這些都不是問題,李恪本身呢?

這吐蕃一行,被他搞的是亂七八糟,若不是後來程鴻給他收尾,房遺愛給他拚死斷後他估計都已經在象雄或者吐蕃長草了。

就這折騰勁兒當了皇帝怎麼讓人心安?

再說了李恪兩個皇妃已經定下來了一個是吐蕃棄宗弄讚的妹妹讚蒙賽瑪噶,一個是泥婆羅的公主波利庫姬·布裏庫提·毗俱胝。

雖說這二人貴為公主,一個是吐蕃的公主,另一個更是連聽都沒聽說過的彈丸小國的公主,如果說吐蕃是蠻夷的話,那泥婆羅就是蠻夷中的蠻夷。

本來這李唐就是漢家血統“隻餘三分”雖說認了個老子當祖先,可是那畢竟是門麵而已。

大家都默許的,給你皇帝麵子而已,真要推敲起來估計也經不起推敲。

而李恪這兩位王妃已經是蠻夷了,難道你李恪若是登了皇位以後還能換後?

連民間都知道糟糠之妻不下堂,你一個皇帝居然換後?行不通嘛!